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 字数: 210.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著;潘庆舲 译;黄禄善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7054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瓦尔登湖(新版)》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散文集。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度过两年生活以及他的许多思考。全书充满了宁静、恬淡、智慧,字字珠玑,耐人寻味。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内容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编著的《瓦尔登湖(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它与《圣经》等作品同时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优选经典”。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天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
作者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
美国先验主义作家,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的一位“异人”。他和爱默生、富勒都是“简朴生活”的一代宗师,他们亲近自然,回归本新,这种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影响了全世界。其代表作《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是当代美国拥有读者很多的散文经典。
目录
省俭有方
我的住地;我的生活探索
阅读
闻籁
离群索居
来客
种豆
村子

贝克农场
更高的法则
鸟兽若比邻
室内取暖
原住民;冬日来客
越冬鸟兽
冬日瓦尔登湖

结束语
摘要
    依我看,生活必需品,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一切,或者换句话说,它从一开始(或者经过长期使用)就对人类生活变得如此须臾不可离,因此,没有哪个人不管是出于野蛮、贫困还是哲学上的缘故,试图不靠它,独个儿地过活,即使有这样的人,那也是寥寥无几。许多人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生活必需品只有一种,那就是——食物。对大草原上的美洲野牛来说,那就是几英寸长、可咀嚼的青草,可饮用的水,此外还要在森林里或者山阴处寻摸栖身之地。野兽需要的,不外乎是食物和栖身之地。在这个气候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可以极其准确地分为几大类: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因为只有获得以上这些东西,我们方才可以持有自由的观点,去考虑真正的人生问题,并有指望取得成功。人类发明不仅有房子,还有衣服、熟食;也许是偶然发现烤火可以取暖,后来使用了火,起先被看成是一种品质品,到目前围火取暖也成为一种必需品了。我们已看到,猫狗也都获得了这种第二天性。人们只要住处合宜,穿着适当,就能合理地保持体内的热量;可是,如果说我们住处过暖,穿着过厚,或者燃料消耗过多,也就是说,外部的热量大大地超过我们体内的热量,那岂不是说在烘烤人体了吗?自然科学家达尔文谈到火地岛①的原住民时说,他自己那一伙人穿得很厚实,围坐在火堆边一点儿也不觉得热,那些一丝不挂的野蛮人在离火堆老远的地方待着,达尔文大吃一惊地发现他们却被“烘烤得竟然汗流浃背”。同样,据说新荷兰人赤身裸体走来走去,若无其事,而欧洲人穿了衣服还冷得瑟瑟发抖。这些野蛮人的体质铁硬和文明人的资质聪明,难道说不可以相互结合在一起吗?根据李比希①的说法,人体是一座火炉,食物即是维持肺内消耗的燃料。我们冷天吃得多些,热天就吃得少些。动物体内的热量是内部消耗缓慢的结果,内耗太快,就会出现疾病和死亡;或者换句话说,由于缺乏燃料,通风装置出了毛病,火就会熄灭。当然,生命的体温与火是不能混为一谈,但作为比喻也就只好到此为止。因此,从前文所述来看,动物生命这个词儿和动物体温这个词儿几乎可作同义词用。因为食物可以被看成在我们体内消耗的燃料——而燃料只不过用来煮熟食物,或者说从体外来增加我们的体温——此外,住处和衣服也只是保持由此产生和吸收的热量。
    因此,就人体来说,优选的必需品就是保暖,延缓生命的热量。我们为此就得何等含辛茹苦,不仅为了获取食物、衣服和住所,而且还要寻摸床铺,比方说,包括我们的睡衣,从鸟巢和飞鸟的胸脯上掠夺羽毛来打造这个住所里头的栖身之地,就像鼹鼠在地洞尽头拿杂草和树叶子做了一个窝儿!穷人动不动就发牢骚,说这是一个寒冷的世界;我们的大部分疾病,不论生理上的也好,社会上的也好,我们干脆都归罪于饱受风寒。在一些气候区,夏天会给予人们一种天上乐园似的生活。那时节,燃料除了煮熟食物以外,也就不是必需品了;依他看,太阳就像是一团火,许多果实给太阳的光线煮熟了;一般来说,食物的品种繁多,而且又是唾手可得,衣服和住所已是接近用不着,或者说部分用不着。时下在这个国家,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只要有几件工具: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铁锹,一辆手推车,等等,就可以过日子了。对于饱学之士,另添一盏灯,一些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均属次要的必需品,稍微花上几个铜子儿就能获得。但是,有些人不太聪明,跑到地球的另一边,到了蛮荒和肮脏的地区,一门心思地做了一二十年生意,为了谋生——就是说,为了追求舒适温暖——可到头来还是魂归新英格兰。品质的富人不只是得到舒适、暖和,却暖和得太过反常:正如我前文所说的,他们肉体是在烘烤来着,不消说,是很切合时尚的方式①在烘烤。
    绝大多数品质品,以及许多所谓使生活舒适的物品,不仅不是必不可缺的,而且还极大地有碍于人类进步。就品质和舒适来说,很聪明的人的生活,甚至比穷人过得还要简单、朴素。古代哲学家,不论在中国、印度、波斯还是希腊,都是同一种类型的人,从外表看,他们比谁都穷,从内心看,他们却比谁都富。我们对他们了解得还很不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他们毕竟还是知道不少呢。近代改革家和他们的民族救星,他们也都是如此这般。一个人唯有站在我们称之为甘于清贫的有利地位上,方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公正、睿智的观察家。不论在农业、商业、文学或艺术中,品质生活结出的果实也都是品质。时下哲学教授比比皆是,但哲学家却一个也没有。然而,教授是令人艳羡不已,因为教授的生活曾经令人艳羡不已。做一个哲学家,不仅要有奥博的思想,乃至于建立一个学派,而且还要热爱智慧,按照智慧的要求,过一种简朴、独立、豁达大度与富有信心的生活。不仅要从理论上,而且还要在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大学问家和大思想家的成功,不是帝王式的,也不是壮汉式的,通常都是侍臣式的成功,他们一味随流循俗,应对生活变化,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跟父辈们如出一辙,压根儿成不了什么顶天立地的人类始祖。那么,为什么人类一直在退化呢?是什么使得许多家族没落?品质导致国家衰亡,那它的实质又是什么?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我们可敢不敢说一点儿都没有品质味儿?即使在生活的外部形式上,哲学家也是处于时代前列。他不像他的同时代人那样饮食、居住、穿着和取暖!一个人既然做了哲学家,岂能没有比别人更好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生命的热量呢?
    P12-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