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特色与价值研究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特色与价值研究

  • 字数: 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何虹洪林富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7152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5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助专项《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特色与价值研究》的研究成果,对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的整理与研究,文献资料丰富,见解独到。作为一部专题文献研究著作,为戏曲文献学、粤剧艺术学和当今的粤剧艺术创作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学术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探讨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特色和价值的专著。作者基于历史文献学与粤剧艺术理论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在厘清晚清民国时期粤剧剧目文献的历史概貌后,通过史料论证、舞台艺术价值揭示等方法对粤剧剧目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和系统解读,全面真实反映了其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拓宽了晚清民国时期粤剧剧目文献的研究领域,推进了对晚清民国时期粤剧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
何虹 洪林富 著 何虹,女,生于广州。图书资料馆员、档案专业馆员,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管理学学士(图书馆学专业)、硕士(档案学方向)。长期从事粤剧艺术研究及粤剧专题文献整理,现于广州图书馆从事专藏文献服务。研究领域涉及图书馆学、档案学、戏曲文献学、粤剧艺术研究。 洪林富,男,生于湛江。现任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粤剧学院副院长。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演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粤剧表演和粤剧教育工作。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研究概况 第三节 选题的意义与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概述 第一节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粤剧剧目早期编剧人物与机构 第二章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版本概述 第一节 文本形态 第二节 版本种类 第三章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戏剧文学概述 第一节 剧目种类 第二节 题材类型 第三节 本事来源 第四章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合集概述 第一节 粤剧剧目总集与选集 第二节 粤剧剧目别集 第五章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选读 第一节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精读 第二节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举隅 第六章 晚清民国粤剧稀见剧目概述 第一节 《广州大典·曲类》收录晚清民国粤剧稀见剧目目录 第二节 晚清民国粤剧稀见剧目部分篇目叙录 第七章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特色 第一节 锐意革新和海纳百川的时代精神 第二节 与时俱进的编剧体制和编创方式 第三节 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粤剧声腔音乐变革之路 第四节 保留粤剧古腔、语文风格和特色念白艺术 第五节 记载已消失的粤剧行当和濒临失传的表演程式 第六节 粤剧各时期句读特色和点板样例 第七节 粤剧剧目文献的过渡形态、版本刻印与文献存佚 第八节 丰富多彩的地方历史人文气息 第九节 合集体现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和剧目整理基础 第八章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价值 第一节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编剧风格与改良思想的研究范本 第二节 粤剧声腔来源及引入本地歌谣小曲流行音乐的例证 第三节 粤语古腔、专腔、念白艺术与广州话音韵抢救整理的基础 第四节 晚清民国粤剧剧目文献刻印、流播、存佚与考辨的依据 第五节 晚清民国粤剧编剧撰曲班社文存与名伶首本 第六节 晚清民国社会生态与地方人文风貌之史料 第七节 粤剧非遗传承和舞台实践应用的指南 第八节 研究成果应用、作用与价值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