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孙冶方文集(共10卷)

孙冶方文集(共10卷)

  • 字数: 29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 孙冶方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305210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72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6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全集》囊括了孙冶方经济学文章、专著等所有保存下来的作品,“全”是此套图书的很大特点。
内容简介
《孙冶方文集》(10卷本)收集孙冶方1925年至1982年间的各类作品356篇。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尊重规律、追求真理的研究轨迹,也真实地反映了他一以贯之的执着精神和宁折不弯的人格魅力。读者可以从《孙冶方文集》中看到我国经济学界一代宗师孙冶方屡经磨难的艰苦历程,了解孙冶方的学术观点和理论勇气,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印迹,并从中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
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江苏无锡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无锡靠前任党支部书记。1925年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因莫须有的“江浙同乡会”案件,受到打击排斥,1930年9月回国。20世纪30年代孙冶方是发起成立“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和编辑出版《中国农村》月刊的重要成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江苏省委文委书记、华中局党校教育科长兼马列主义教员、淮南路西地委宣传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皖边区政府货管总局副局长、华东财办秘书长兼山东省政府实业厅副厅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工业部副部长兼上海财经学院院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1957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1964年因“修正主义经济学观点”受到批判,1968—1975年蒙冤入狱达七年之久。1977年复出工作,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1982年在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3年2月22日,孙冶方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目录
《孙冶方文集》总目录 第1卷(1925—1936年) 第2卷(1936—1937年) 第3卷(1937—1946年) 第4卷(1946—1959年) 第5卷(1959—1964年) 第6卷(1964—1978年) 第7卷(1978—1980年) 第8卷(1980—1983年) 第9卷(社会主义经济论稿1961—1983年) 第10卷(社会主义经济论大纲1972—1983年)
摘要
    孙冶方是我国有名经济学家,15岁起就从事革命活动,在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呕心沥血、奋斗终生,在经济学界和社会大众中享有崇高声誉。 2018年是孙冶方诞辰110周年。为缅怀先贤足迹,激励后人理论创新,2016年年初,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与知识产权出版社相约,共同编辑出版《孙冶方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是为纪念。 孙冶方一生勤于思考,治学严谨。纵观现存的各类作品,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1982年出版《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续集;198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孙冶方选集》,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孙冶方社会主义流通论》;198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社会主义经济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关于中国社会及其革命性质的若干理论问题》。1998年为了纪念孙冶方诞辰90周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委托山西经济出版社在上述作品基础上,出版了5卷本《孙冶方全集》(以下简称《全集》)。2008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与无锡市玉祁镇孙冶方纪念馆合作,将在整理孙冶方文献资料时新发现的多篇文章、译著合并,内部出版了《全集(补遗)》。 如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集》(10卷本),是在《全集》和《全集(补遗)》基础上再次整理编辑而成,是两年来紧张工作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孙冶方作品收集整理工作的继续。 《文集》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浙江财经大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利用文献数据库及全国的图书馆网络检索文献(特别是1949年以前公开发表或出版的作品)获得资料。二是孙冶方亲属较为全面地整理了20世纪80年代保存至今的孙冶方文稿原件、打印件、书信及手稿等。三是《文集》编辑委员会在孙冶方曾经生活并工作过的上海、江苏、浙江和无锡等地,以及国家统计局、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寻访时获得了十分宝贵的文献、书信和报告若干。四是《文集》编辑委员会成员个人提供报告、书信等重要资料。 有关《文集》编辑整理时遵循的原则以及不同情况的处理作如下说明。 一、《全集》和《全集(补遗)》收录作品分别为108篇和24篇。《文集》增加新近收集到作者1925年至1982年间的作品224篇,计有理论文章60篇、译作11篇、报告64篇、书信89封,其中148篇是抢先发售公开出版。 二、《文集》编辑过程中,发现《全集》和《全集(补遗)》存在一些差错,主要是有的作品标题中的个别用字以及发表的时间、刊登的期刊、卷次和脚注等有误或不完善,一并予以修改和补充。 三、《文集》每卷卷首增加了该卷相应时间段作者的照片及作品影印件。《社会主义经济论稿》《社会主义经济论大纲》及《孙冶方大事记》(补充修订后)仍置于《文集》很后两卷。 四、孙冶方(薛萼果)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过多个曾用名和笔名。经考证确认的就有孙勉之、孙一洲、孙宝山、孙宜(毅)刚、叶非木、勉之、叶舟、亨利、宋亮、席矩、倪江、方青等。新出现的笔名“席矩”是根据冯和法的回忆文章,及在不同刊物发表文章的考证确认;“倪江”则根据作者相关记录和文章内容确定。文献检索发现,个别笔名可能和他人同名,为避免误收同名作者作品,需要经过编委会集体讨论、仔细甄别、慎重确认后方予收入。其他笔名文章参照《全集》和《全集(补遗)》所用笔名,由编委会认真讨论后收入。 20世纪30年代发表于《中国农村》《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会报》上的少数文章,虽无作者署名,经反复考证后确认系孙冶方执笔,在注释中已予以说明,有关考证将另文发表,不在此赘述。 五、《文集》作品以发表、出版或写作的时间为序。对于没有标明详细时间的作品,如缺少月份,则按照通行的做法,置于全年的很后。这样编排,目的是客观地反映孙冶方在各个年代工作和生活时的原貌。 六、对于新收录的作品,尽可能保持原有作品的风貌,仅对个别之处进行了删减或修订;一些书信、报告,原件中没有标题,编辑时增加了现在的标题;个别文献原件页码不全;有的字迹缺失或无法辨认时以空格表示,这些情况在注释中都分别进行了说明。 七、一些早年作品经不同出版社再次出版时,由作者重新审阅并增加了当时新版本的参考文献,因此出现30年代写的文章,参考了70年代出版的文献的情况,现统一注释为“参见……”。 八、根据作者的日记和工作笔记等线索查找,许多文章、书信、报告、谈话等至今仍没有收集到;一些笔名文章虽已找到,但由于可参考查证的资料十分有限,目前无法确认作者而暂不能收入。 综上所述,新出版的《文集》中仍然可能有某些不足甚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很后,我们要特别感谢在《文集》编辑出版过程中,提供了支持与帮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说,没有这些单位和个人的无私支持和鼎力相助,《文集》以全新的面貌如期出版也就没有可能。这些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档案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及经济史研究室、图书馆,国家统计局资料中心编研处,无锡市档案馆,无锡市博物院,无锡市史志办公室,无锡市玉祁镇孙冶方纪念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委党史研究室,浙江省档案馆,浙江财经大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等等。个人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主任曾玉平、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加英、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以及沙尚之、汪静、沈树正、马骏、崔建华、李晶、刘胜文、王大庆、郑泽清、谢黎萍、陈晓明、吴斌、徐洁、江剑萍、周建军、陈彤光、吴佳佳、殷语、朱昱鹏、谈菁、杜松等。此外,知识产权出版社的蔡虹、石红华及各位编辑,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办公室的周小和、王昊、李建、王莉4位同志,为《文集》的很终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大量的心血,在此一并致以感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