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 字数: 2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何俊,尹晓宁 著
  • 出版日期: 2009-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01134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目前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作者简介
何俊,男,1963年生,浙江长兴人。1986年原杭州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留系任教至今,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主任。2001-2003年任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3-200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访问教授,2006-2010年任日本文部省重大研究领域“东亚海域交流与日本近代文化的形成”国际学术评议人。主要著作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南宋儒学建构》,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导言
第1章 刘宗周的生平
第2章 刘宗周哲学的来源与主旨
第一节 刘宗周思想的来源
第二节 刘宗周哲学思想的主旨――慎独、诚意
第3章 刘宗周哲学的心性工夫
第一节 立志
第二节 涵养
第三节省克
第四节应事
第4章 刘宗周对部分理学范畴的理解
第一节 心、性、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气质之性、天地之性与习
第三节 理、气与天人合一
第5章 刘宗周哲学的概括:《人谱》
第一节 《人谱》的缘起
第二节 性体及其展开
第三节 过错的产生及其分类
第四节 改过的方法
第6章 刘宗周心性哲学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刘宗周哲学及其人格结构
第二节 刘宗周基本人格初始过程分析
第三节 刘宗周心性哲学中的部分心理学方法
第7章 刘宗周的践履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刘宗周及其气象
第二节刘宗周之死
第8章 蕺山学派
第一节 蕺山学派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蕺山学派的分裂与衰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在京师的这段时间及其后几年,刘宗周作为思想家的成就应该大于他在政治上的成就。他更强调了儒佛之辨,并开始以《大学》的诚意、《中庸》的已发未发之说示学者。在对《中庸》、《大学》表现出极高的关注之外,他也极其重视周敦颐的《太极图》。这个时候,可以代表他哲学思想特色的慎独、诚意说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由此出发,刘宗周开始将向来支离的学说在自己的体系下统归于“慎独”一路,解说也似乎更加左右逢源。刘宗周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宋儒五子合刻序》、《独证编》、《体认亲切法》等等,而他此时的更多议论则见于他和道友们相互切磋的信件以及收在《学言》里的一些灵感火花。通过这些议论可以看出,刘宗周所创立的蕺山学派的思想此时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刘宗周认为,阳明后学的逃禅败坏了人心,是晚明社会动荡、国力衰微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堵住阳明后学逃禅的可能,于是他于崇祯十一年删定《阳明先生传信录》。他认为阳明的后学败坏了阳明家法,“阳明先生宗旨不越良知二字,乃其教人倦倦于去人欲存天理,以为致良知之实功,何尝杂禅?”他在给王金如(朝式)的信中说:“然学阳明之学者,意不止于阳明也。读龙溪、近溪之书,时时不满其师说,而益启瞿昙之秘,举而归之师,渐跻阳明于禅矣。则生于二溪之后者,又可知矣。”可以说刘宗周清晰地看到了在学术传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借他人路径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他本人一些思想的形成即有这种现象)。在刘宗周看来,阳明的后学并未因此而使得阳明学得到发展,反倒使得阳明学走入歧途了。在一封书信中,刘宗周说:“(阳明后学之所以杂禅)只为后人将‘无善无恶,四字,播弄得天花乱坠,一顿扯人禅乘,于其平日所谓‘良知即天理’,‘良知即至善’等处全然抹杀,安得不起后世之惑乎?”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