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万里向安西——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北经略研究

万里向安西——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北经略研究

  • 字数: 4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刘子凡
  • 出版日期: 202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228373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交融与疆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唐朝倾国力以西顾,重视西北的开拓与经营。这不仅是形塑唐代国家强盛、文明绚烂的历史形象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古代乃至中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各地所出石刻碑志等出土文献,为钩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更多鲜活的史料。本书聚焦于出土文献考释与唐代西北经略史的考证,同时也希望将万里之遥的长安与西域联系起来,借西北研究观察整个唐代的社会治理与制度变革。从个体与时代看,出土文献中有大量溢出于史籍之外的涉及唐代西北边疆的人物与事迹,展现了个体的功业与沉浮,也映照出时代的发展脉络;从国家与社会看,西北地区出土文献生动展现了地方机构的行政运作以及基层社会的生活百态;从中央与地方看,出土文献可以提供国家制度在地方基层落实的细节,展现统一王朝的制度实践。
作者简介
刘子凡,男,1986年生,河北涿州人。2004年至2008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8年至2014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14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原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隋唐五代十国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青年人才“培远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重点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敦煌吐鲁番学。
目录
绪论 故纸与贞石:唐代西北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编 长征人未还:出土文献中的唐代西北开拓与坚守
第一章 节度使与西北经略
第一节 哥舒翰与《陇右纪圣功颂》
第二节 河西节度使杨休明与杨姓官僚
第三节 北庭的李元忠时代
第二章 西域官员与机构建制
第一节 袁公瑜与裴行俭:P.2754文书中的西州与安西
第二节 成公崇:墓志与文书交映下的西州官吏与行政
第三章 将吏与西北边防
第一节 北庭的西州兵士和胥吏
第二节 从西北援军到京西北藩镇
第二编 抚宁西土:出土文献中的唐代西域社会治理
第四章 水利与基层管理
第一节 西州高昌县水利管理
第二节 于阗的杰谢营田与水利
第五章 民间工匠与四民生业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