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新译本第7版上)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新译本第7版上)

  • 字数: 615
  • 出版社: 北京大学
  • 作者: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译者:王皖强
  • 商品条码: 9787301344897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全新的史学观点和方法,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书问世后受到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和巴勒克拉夫的高度评价,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影响甚广。第7版融入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数百幅图片,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
作者简介
【美国】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 ---------------------------- L.S.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1913—2004),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奖。他一生学术成果斐然,出版了《全球史纲》《全球分裂》等18部颇具影响的著作,其中本书可谓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 王皖强 ---------------------------- 王皖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思想文化史。著有《现代英国大众文化》等。代表译著有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与郭小凌、刘北成合译)和彼得?盖伊的《启蒙时代》(与刘北成合译)。 刘北成 ---------------------------- 刘北成(1949— ),清华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著有《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等。代表译著有《论历史》(布罗代尔)《疯癫与文明》(福柯)《规训与惩罚》(福柯)《合法化危机》(哈贝马斯)《历史研究》(汤因比)《启蒙时代》(彼得?盖伊)等。
精彩导读
对过去的研究和重构, 乃是现代人才有的一项突出 成就。古人对于过去所发生 的事情知之甚少。在讲述伯 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时,最 客观的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 德开宗明义地表示,在他那 个时代之前,没有发生过什 么重大事件。修昔底德不了 解既往的历史,所以无法认 识到雅典无与伦比的光荣和 贡献。反之,我们这个时代 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具历史 意识。今天的我们要比古埃 及人、古希腊人和古代中国 人更了解他们的早期历史。 不仅如此,地质学、考古学 、人类学、古生物学和生物 学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 让我们对早期人类祖先的了 解日益深入。最近,空间技 术也派上了用场,借助测量 地面温度细微变化的传感器 ,可以从卫星、航天飞机和 飞机上探测地表和地底状况 。沙漠、耕地、植被和不同 种类的岩石有着不同的温度 和放热量,所以,传感器能 够分辨出松散地面是史前时 代的农田,古代的商路,还 是古建筑遗迹。如今,雷达 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勘察横 贯中亚的古代洲际丝绸之路 ,危地马拉丛林中的玛雅人 堤道,哥斯达黎加阿雷纳尔 湖畔的小路。 谈到用科技手段找回人 类过去的失落篇章,不久前 的一个令人喷啧称奇的发4 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佐证 ,那就是找到了一段久已湮 没的中国长城。几个世纪之 前,大段的长城就被茫茫风 沙所掩没。1994年4月,“奋 进”号航天飞机利用雷达成 像技术发现了一段长城。雷 达图像显示,在中国首都北 京以西688千米的偏僻地区 ,有一段绵延75千米的长城 。数百年来,北京周边的长 城得到很好的维护,在当代 还屡屡出现在人们的镜头里 ,例如,尼克松总统和毛主 席都曾登上过长城。不过, 偏远地区的长城年久失修, 而且这些长城不是用砖石砌 成,基本上是用泥土和树枝 建造,时间一长,便逐渐损 毁,终至湮没,直到奇异的 现代科技让它们重见天日。 ' 科学研究和探索拓展了 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得以探 寻文明诞生之前、没有文字 记载的年代。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直到大约5000年前 ,人类才学会使用文字,而 原始人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400多万年前。接下来,我 们将考察千百万年前漫长的 史前时代,也就是人类形成 的时期。早期人类像其他动 物一样,生活在任何能够找 到食物的地方,他们靠采集 食物为生,而不是像他们的 农耕后代那样生产食物。 一、从猿到人 我们的地球围绕太阳旋 转,太阳只不过是银河系上 百亿颗恒星中的一颗,银河 系又只是宇宙中数百万个星 系中的一个。在回溯人类历 程和人类关注时,不要忘了 我们身处的是一个多么浩瀚 无垠的宇宙。打个生动的比 方,我们的行星地球犹如大 洋里的一滴水,宇宙中的一 粒尘埃。 地球诞生于大约50亿年 前。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 出现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这是最早的生命形态。传统 上认为,这种原始生命体与 非生命体有着质的区别,但 如今科学家们已不赞同所谓 的有机体与无机体的二分法 。相反,他们认为,生命物 质是从非生命物质自然进化 而来。科学家们根据不同的 物质结构,将所有物质加以 分门别类。在这个分类体系 的某一个环节,无机物转化 为有机物。具体来说,电子 、质子和中子聚合成原子, 原子构成分子。分子以不同 的排列组合构成有机聚合体 ,其中之一就是生命物质。 有机物由低级到高级逐 级进化:原始微生物进化到 海藻等原始植物,再进化到 水母和蠕虫等无脊椎动物, 最终进化到脊椎动物。大约 3亿年前,脊椎动物及其旁 系的某些无脊椎动物以及植 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最早 适应陆地生活的是两栖动物 ,随后是史前时期为数众多 的爬行动物,接着是鸟类, 最后是哺乳动物。在过去的 6000万年里,哺乳动物一 直是地球上占主导地位的生 命形态。 几乎所有科学家都认同 这样一种观点:人类是动物 王国的一员,确切地说,人 类属于灵长类动物,这类动 物还有树鼬、狐猴、眼镜猴 、猴和猿。相关领域的研究 证实了这个观点。解剖学家 发现,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 有着基本相似的骨骼、肌肉 和器官构造。胚胎学家注意 到,人类胚胎在各个生长阶 段表现出某些低等生物的特 征,例如,一个月大的胎儿 有鳃弓,两个月时胎儿出现 发育不全的尾巴。人类学家 指出,人类化石证实了从类 人猿持续进化到智人的发展 脉络。其他科学家也找到了 许多类似证据,足以证明人 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联, 例如,猿和人不仅血液的化 学成分极其相近,还有着相 同的寄生虫以及十分相似的 习得方式。 P3-4
目录
出版前言 《全球通史》第7版推荐序 刘德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 高毅 致读者: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 致谢 上册 第一编 史前时代 第一章 食物采集者 第二章 食物生产者 历史的启示 人性的本质 第二编 亚欧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前) 第三章 最初的亚欧大陆文明(公元前3500—前1000年) 第四章 开启亚欧大陆整体化的古典文明(公元前1000—公元500年) 第五章 希腊一罗马文明 第六章 印度文明 第七章 中国文明 第八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历史的启示 文明:灾殃还是福祉? 第三编 亚欧大陆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1500年) 第九章 实现亚欧大陆整体化的中世纪文明 第十章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第十一章 突厥化蒙古人的入侵 第十二章 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第十三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第十四章 突破性的西方文明 历史的启示 发展中社会与“领先者陷阱” 第四编 亚欧大陆之外的世界(公元1500年前) 第十五章 非洲 第十六章 美洲和澳洲 第十七章 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历史的启示 历史上的人种 第五编 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公元1500年前) 第十八章 西方扩张之际的穆斯林世界 第十九章 西方扩张之际的儒家文化圈 第二十章 西方闻名的成长: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二十一章 西方文明的成长:经济增长与国家建构 历史的启示 历史与风尚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