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好新闻的魅力: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赏析

好新闻的魅力: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赏析

  • 字数: 410
  • 出版社: 人民日报
  • 作者: 朱建华|
  • 商品条码: 97875115824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好新闻”系列 丛书的第四部,精选中国 新闻奖获奖通讯作品为分 析对象,加之赏析文章。 赏析文章联系当时新闻传 播的实际需要和新闻采写 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获 奖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 阐述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 ,探讨写作技法与技巧, 还以获奖作品为中心延展 了作者的业务研讨、传媒 学界和业界人士的精彩点 评等背后的故事。 本书旨在为媒体人提 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适 合一线记者编辑等新闻媒 体从业人员及高校新闻专 业师生阅读参考,对写作 爱好者及学习者也有帮助 。
作者简介
朱建华,男,汉族,1980年9月生,河南南阳人,2010年进入长江日报社工作至今,现任长江日报编务部主编。主要学术兼职有湖北新民教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北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等。 近年先后获长江日报社十佳记者、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年度风采人物、武汉市十佳新闻工作者、武汉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七个一百”培养工程,采写、编辑及撰写的作品30余次获省市新闻奖以及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奖。 早年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有一定研究,近年积极投身报业转型与融合发展实践,策划和参与的多个报道在全国有较大反响。已先后在《中国记者》《中国报业》《青年记者》《传媒评论》《南方传媒研究》“新闻前哨》“武汉广播影视》以及《中国高等教育》《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湖北招生考试》《民办教育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业余时间运营有“专注媒体转型及新媒体运营、致力于搭建一线媒体人业务交流学习平台”的微信公众号“长江”(ID:whcj027)及微信群,欢迎一线媒体人扫码加入互动交流。
目录
第一辑 塑造典型人物 细节来自默默观察 阅读+:《“燃灯校长”送1600多名女孩出深山》(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挖掘人物精神内核 阅读+:《英雄无言——95岁老党员张富清的本色人生》(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写人不见宣传痕迹 阅读+:《吴菊萍:勇敢的妈妈伟大的母亲》(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写人走进人物内心 阅读+:《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用小事写活大人物 阅读+:《公仆本色——追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同志》(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典型要经得起考验 阅读+:《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获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好文章必须拧水分 阅读+:《战士义勇非凡人民恩重如山——某红军团班长徐洪刚勇斗歹徒负重伤之后》(获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第二辑 讲好百姓故事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阅读+:《杨叔的脱贫日记》(获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走基层走出好新闻 阅读+:《矿工组长的551条短信》(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刷热搜刷出好选题 阅读+:《两岸夫妻“过年回谁家”?》(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家事背后的家国情 阅读+:《“见字如面”23年》(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对着花名册寻找人 阅读+:《别了,白家庄矿——两对父子矿工的煤炭情》(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好文风源自好作风 阅读+:《老郭脱贫记》(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第三辑 记录时代精彩 第四辑 直面社会热点 第五辑 调查监督有力 第六辑 创新话语表达 第七辑 重视融合传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