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宫廷理筋术 脊柱
字数: 31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作者: 刘焰刚,王锡友 编
出版日期: 2024-05-01
商品条码: 978752144385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
¥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朱.序 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伟大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包括了骨折、脱位和伤筋。筋伤与骨折,皆为有形之疾患,最急切之图,莫如及时恢复其伤损,而后以药力促其痊可,故精于此道者,无不重视手法的运用。诚如《正骨心法》所云:“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缺……筋之弛纵、拳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简言之,操手法之精巧者,术后即能愈其多半,无待于药石。因手为血肉之体,只要心灵手巧,可由一己之卷舒。高下急徐,轻重开合,曲尽宛转运用之妙,则斜着正,拘者舒,血气通畅,筋骨得以完全康复,远胜单凭器械加以拘制者多矣。 随着医疗发展,疾病谱转变,人民工作生活方式改变,伤筋病越发增多。筋伤病的治疗以“手法与药物并重”,刘寿山先生结合《医宗金鉴》的八法,将理筋手法发展归纳为“戳、拔、捻、捋、归、合、顺、散”的治筋八法,提出“七分手法,三分药”,以强调手法的重要性。对于筋骨损伤强调中医整体观念,谓伤虽自于外,病已及于内;伤虽在于筋骨,病已及于血气。故治外伤,当明内损;治筋骨,当虑气血。每临一证,既要辨患者之为青年、老年或妇女,亦要知其为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青年气血充盈,老年气血渐衰,妇女犹有经产的特殊生理。动脑者多缺乏锻炼、体力劳动者形体坚实。这样,受伤必因其体质不同而各有所异。伤筋者要看对骨骼有无影响。因此,对于筋骨疾病,既要有整体观,又要有辨证法,使外科不离于内科,心法与手法并重。 按摩作为伤科学之要法,由来已久,治疗骨关节损伤及后遗症,有着药物疗法无法比拟的效果。按摩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方法,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有“按摩”的文字记载。按摩、推拿,古称按跷、案扤等,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和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以按摩、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由于其无毒、无副作用而为人们所崇尚信赖。 东直门医院推拿科历时4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总结、整理刘寿山正骨经验的理筋部分,逐渐形成“宫廷理筋术”的理论、技术及临证实践。刘焰刚和王锡友作为宫廷理筋的传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法,身怀瑰宝而不自秘,知救伤扶困,当群策群力,普济病患,故应不辞艰辛,著宫廷秘传绝技,编著成《宫廷理筋术》,其内容划分为颈、胸背、腰、肩、肘、手、髋、膝、踝等不同部位,又将每部分细分肌肉肌腱炎症与损伤,韧带损伤与滑囊滑膜炎症以及关节损伤。执简驭繁、中西并进、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理实俱丰,诚手法治疗之先河。但愿本书的内容能使更多的学者和同道从中得到裨益,欣然作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宋.序 推拿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中医巨著《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的记载。其描述的生产生活场景与发达社会高度接近,说明推拿最早应用于内科,随着分科越来越精细,到了明清时期,伤科推拿和小儿推拿逐渐兴起。 创新的前提是传承,本书所介绍的宫廷理筋术,历史脉络清晰,真正体现了代代有传承、代代有创新。宫廷理筋术是我国知名推拿流派之一,源于清代宫廷,可上溯至清代宫廷上驷院绰班处,上驷院为清代内务府所属三院之一,其前身是清十三衙门中的御马监,顺治十八年改为阿敦衙门,康熙十六年改名为上驷院。上驷院绰班处正骨理筋手法仅在清宫内传授,学习者必须为满蒙族后裔,学习采取拜师学艺、口传心授的方法。清政府被推翻后,绰班处御医文佩亭在北京东城开诊,才使得宫廷手法得以在民间流传。1923年,文佩亭收早逝知交刘文福儿子刘泉为义子,赐号“寿山”,按满族方式口传心授,将绰班处的正骨理筋手法传授于他。20世纪50年代,刘寿山先生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筹建骨伤科,臧福科、刘佑华、孙呈祥等成为刘老弟子。1978年,东直门医院创立推拿科,众弟子又将宫廷正骨手法中推拿理筋的内容整理总结,经过几代人的完善,最终发展成为宫廷理筋术推拿流派。 《宫廷理筋术》推拿经验,集中了几代传人的毕生所学之精华,作者多为刘寿山老再传弟子,既原汁原味的保留宫廷正骨理筋手法,又博采众家之长,还有个人临床经验之发挥。书中有宫廷理筋术流派手法的详细讲解,图文并茂,亦有推拿理论上的系统阐述,理实俱丰。此外,该书摒弃门户之见,发扬兼容并蓄的精神,除中医推拿手法以外,对于现代解剖知识、肌肉筋膜理论、康复理论等,都能做到为我所用,做到了中西汇通。 推拿手法,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以其见效快,疗效稳定、舒适度高、副作用少而被患者所接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言:“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阅读-理解-掌握-实践,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大内高手”,让患者在无痛下解除病痛。 本书付梓之际,邀我做序,感谢锡友主任及团队对我的鼓励与信任,让我们紧紧把握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投身中医药事业,也希望有更多的临床推拿佳作问世,共同推动学科发展,造福更多患者。
内容简介
宫廷理筋术是重要的推拿流派之一,起源于清代上驷院绰班处,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宫廷理筋术不断传承和发展,其理论日益完善并有很大的创新。宫廷理筋术汇集了蒙族、满族、汉族的正骨理筋技术,具备完整的理论和临床学术体系。本书阐述了宫廷理筋术中脊柱颈部、胸部、腰部、骶部常见筋伤的诊治内容,立足于每部分的肌肉、韧带损伤及关节错缝,先论述病患之处的解剖结构、发病诱因以及检查手段,后阐明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手法及注意事项。诊治流程系统、规范且丰富,融合了宫廷理筋手法精粹与现代诊疗手段。本书配有大量的系统解剖结构图及医学影像图,以图释意,清晰明了,与骨伤科临床诊疗与教学相并轨。本书适合中医骨伤科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临床医务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者研究及参阅。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刘焰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疼痛科主任医师、教授,推拿临床硕士研究生导师。 1979年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1984年起在东直门医院推拿科工作,师承臧福科先生,从事推拿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医疗、教学经验。 临床上擅长以传统推拿手法(宫廷理筋术)治疗骨伤科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及内脏杂病。 曾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健康之路》栏目)及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天津、山东、四川等电视台举办的推拿治疗颈、腰椎病科普节目。主编《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临床筋伤推拿》《内科推拿学》《妇科推拿学》等。
目录
绪论1
一、历史源流1
二、现代发展2
三、学术体系3
第一章颈部筋伤7
一、急性颈部肌肉、韧带损伤8
二、急性颈椎小关节错缝12
三、寰枢关节半脱位17
四、脊髓挥鞭样损伤29
五、枢椎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DS)34
六、落枕38
七、项背部肌肉、韧带劳损(筋膜炎)43
八、颈椎病54
九、颈椎管狭窄症112
第二章胸部筋伤115
一、相关解剖学知识115
二、胸廓出口综合征119
三、背肌筋膜炎127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