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山左女性文学研究

清代山左女性文学研究

  • 字数: 21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孙欣婷
  • 出版日期: 202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714964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在女性文本研究基础上,使用文学地理学、社会性别理论等方法,通过研究山左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性别文化等对女性文学的影响,探寻地理环境、文化氛围、性别视角之间的关联,来尝试建构清代山左女性文学的发展概况。通过对清代山左女性文学的“地理籍贯”的标注,建立起女性文学的生态图景,在研究女性作品文本的过程中,发掘其内蕴的“地理基因”及“地理叙事”特征,探究儒学和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左女性文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清代山左女性文学概论
第一节清代山左女性文学概况
一、清代山左女性作家作品存佚情况
二、清代山左女性文学的历时性演变
三、清代山左女性作家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清代山左女性文学产生的背景
一、清代女性文学之繁盛
二、地域与文学:齐鲁文化对山左女性
文学的影响
三、家族与文学:家族对山左女性文学的孕育
第三节儒学与清代山左女性文学
一、清代儒学与女性问题的再议
二、儒学与山左女性“德”之培养
三、儒学对山左女性“才”之启发
第二章清代山左女性的德才观
第一节清代山左女性的“德”“才”教育
一、清代山左女性教育概况
二、“德”之教化
三、“才”之重视
第二节德与才的矛盾
一、列女传与“德”的记录
二、制度与儒家性别价值观下对“德”的重视
三、女性视角下的“德”“才”矛盾
第三节德与才的平衡:清代山左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母教
二、科举制度与母教
三、母教背景下的课训诗
第三章清代山左女性文学的特性
第一节自我精神家园的构筑与闲雅美学的追求
一、内闱生活的描摹:吟咏时令
二、空间邦界的拓展:畅游山水
三、旁观与真实体验:田园村居
第二节性情之作与书写自我的追求
一、思亲、寄外、悼亡:情之吟咏
二、咏物与言志?129三、述怀与理想
第三节闺门内外:女性文学中的另类书写
一、疾病书写与“纤弱式”审美
二、私人情感与公议空间:女性笔下的战乱诗
三、泛情、共情与移情:女性视角下的咏史诗
第四章清代山左女性文学个案研究
第一节孔璐华与《唐宋旧经楼诗稿》
一、生平与著述
二、闺阁日常生活的体现
三、诗礼之家的生活与女性诗歌题材的拓展
四、对孔氏家族文学的承继
第二节郝簍与《秋岩诗集》
一、生平与著述
二、以诗纪实:人生经历的书写
三、笔力宏阔:对“闺阁气”的突破
第三节李长霞与《锜斋诗选》
一、生平与著述
二、战乱纪事
三、出行与游历
四、拟古之作
第五章清代山左女性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一门风雅——家族姻亲网络对山左女性文学的助力
一、家族与女性
二、家族内部的女性文学互动
三、家族对女性文学传播的支持
第二节社会圈层的文学交游与传播
一、社会圈层的女性文学交游
二、男性文人的助力
三、从家族到社会:山左女性文学传播层面的变化
第三节清代山左女性作品的刊刻与传播
一、女性对作品刊刻与传播的态度
二、清代山左女性文学传播途径
三、清代山左女性文学传播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