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进步方向及其跨国传递效应

技术进步方向及其跨国传递效应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王林辉 等
  • 出版日期: 2023-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185120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要素和技术动态耦合条件下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路径、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形成机理和跨国传递机制,为中国技术升级路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技术进步分成渐进式与蛙跳式两类,将人力资本分类重构质量阶梯模型,考察技能和技术耦合对后发国家技术追赶过程与技术赶超时间的影响。其次,构建技术创新方向模型,推演技术创新方向对异质性行业技术追赶的动态作用,并探究人力资本与物化形态技术的耦合效应对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的作用,以及后发国家技术追赶周期。再次,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模型,阐释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形成机理,考察在不同技术进步差距及技术适配条件下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路径的动态变化过程。最后,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视角,解释中国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成因,剖析不同技术载体和不同技术溢出形式在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本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等收入阶段中国技术进步方向和生产率提升研究”的成果,结项鉴定为“优秀”。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现阶段人口红利消失、要素产出弹性逆转、要素投入规模下降导致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如何更有效使用存量要素、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要素质量、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技术进步在其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为此,本文首先创新性地分类演绎技术进步方向的内生化过程,深入研究中等收入阶段技术进步方向的形成机理,创新性地分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生产率的非对称影响。其次,转轨时期要素低效配置甚至错配现象普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低且改进空间有限,创新性地从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考察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及其方向对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考察要素禀赋和技术进步方向的适配性问题。本研究弥补当前技术进步方向和生产率领域的研究局限,创新性地提出技术进步方向和生产率提升的相关观点,研究极富理论价值。同时,利用宏观总量、产业和地区层面数据,考察技术进步方向、要素错配、生产率增长来源,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解释中等收入阶段生产率提升问题,将有助于实体经济选择适宜性技术进步方向,制定生产率提升政策,研究极具应用价值。
目录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技术追赶路径的相关文献
第二节技术进步方向的相关文献
第三节技术进步方向的路径依赖与跨国传递效应的相关文献
第二章技术追赶路径:渐进式还是蛙跳式技术创新
第一节技术追赶理论模型演绎
第二节模型参数校准与估计
第三节数值模拟结果与评价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技术进步路径:模仿创新还是自主创新
第一节模型设定与技术特征
第二节均衡技术路径特征与技术追赶周期
第三节数值模拟结果与评价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技术进步方向与跨国传递模型
第一节技术进步偏向性跨国传递模型
第二节参数赋值和模型推断
第三节数值模拟结果与评价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