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比较文学与黎族文学

比较文学与黎族文学

  • 字数: 285
  • 出版社: 重庆大学
  • 作者: 王超|
  • 商品条码: 97875689441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既有宏观的比较文 学与民族文学研究方法论支 撑,又有微观的黎族文学文 本依据,既有理论阐释,又 有文本分析,叙述比较流畅 生动,方法也有一定创新。 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 托黎族文学意象谱系的系统 化勾勒和描述,剖析了黎族 文化精神以及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精神的历史形态和时代 价值,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对于跨学科、 跨民族、跨文明比较文学研 究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简介
王超(1981-),200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本硕博均免试保送),师从曹顺庆教授。现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约20篇)。《弗朗索瓦·于连研究》获评“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并参加“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独立主持“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等3个省级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参编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等5部著作。主讲课程《比较文学》获海南省教学大赛第一名、全国三等奖。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比较文学与黎族文学的学科交叉阐释 第一节 比较文学与黎族文学 一、民族互鉴:比较文学与黎族文学的阐释机制 二、文明互鉴:比较文学与黎族文学的阐释场域 三、差异对话:黎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节 黎族文学的特征 一、南海区域黎族文学的空间布局 二、南海区域黎族文学的特征 三、南海区域黎族文学的话语谱系 第三节 黎族文学的历史形态 一、传统黎族文学中的神话故事 二、传统黎族文学中的民间传说 三、传统黎族文学中的民间故事 四、传统黎族文学中的民间歌谣 五、传统黎族文学中的创世史诗 六、传统黎族文学中的革命文学 第四节 黎族文学的现状分析 一、20世纪80年代的黎族作家文学(1978—1988年) 二、20世纪90年代的黎族作家文学(1988—1998年) 三、21世纪以来的黎族作家文学(1998年至今) 第二章 比较文学与黎族文学的神灵意象阐释 第一节 “大力神”意象与黎族文学的开天神话 一、“大力神”意象的艺术特征与话语谱系 二、“大力神”意象的文学阐释与文化解码 三、“大力神”意象的民族渊源与阐释变异 第二节 “黎母山”意象与黎族文学的创世神话 一、“黎母山”意象与“蛇生说”创世神话 二、“吞德剖”意象与“犬生说”创世神话 三、“纳加西拉”意象与“鸟生说”创世神话 四、“南瓜”意象与“兄妹说”创世神话 第三节 “雷公神”意象与黎族文学的图腾神话 一、“雷公神”意象与“可敬的行善者”符号阐释 二、“雷公神”意象与“可怕的凶恶者”符号阐释 三、“雷公神”意象与“可爱的鲁莽者”符号阐释 第四节 “台风精”意象与黎族文学的自然神话 一、“台风精”意象的历史生成与自然神话阐释 二、“台风精”意象的天人对抗与文化精神阐释 三、“台风精”意象的转化变异与民族互鉴阐释 第三章 比较文学与黎族文学的人物意象阐释 第一节 “丹雅”意象与黎族人民的开拓精神 一、“丹雅”意象与黎族人民的迁移传统 二、“丹雅”意象与黎族人民的建筑文化传统 三、“丹雅”意象与黎族人民的饮食文化传统 四、“丹雅”意象与黎族人民的服饰文化传统 第二节 “打拖”意象与黎族人民的坚毅精神 一、“抗争”的打拖意象与黎族人民的正义品格 二、“勇敢”的打拖意象与黎族人民的坚毅品格 三、“团结”的打拖意象与黎族人民的和善品格 四、“忠诚”的打拖意象与黎族人民的质朴品格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