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 字数: 300
  • 出版社: 漓江
  • 作者: 李镇西|
  • 商品条码: 978754077057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0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22
定价:¥4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煮上一个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生活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教授、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1999年,本书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作者简介
李镇西,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作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他的教育事迹震动了教育界。 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100多堂,出版了30多部作品。他的书成为近十多年来教育类的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作品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目录
引言:高扬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旗帜 ——我的教育思想历程  家教手记一:爱心和童心 ——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想 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我们把您气病的”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学生们的“神密行动”    我这是在还债啊    生日的祝福    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    为学生举行生日晚会    “祝李老师生日快乐”    宁玮:祝你一路平安!   每星期只吃一次肉    “阿姨,你吃鸡蛋吧!”    高考落榜……    宁玮,好人一生平安    爱的升华   《 爱心的教育 》与帮助伍建    爱的升华与教育的最高境界    爱的教育与诚实品德  家教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 ——“后进学生”的转化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    “后进学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    “后进学生”教育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把更多的关注投向他们  ——我对“后进学生”认识及转化    “后进学生”家庭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学校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    我和万同的故事    我当了一回福尔摩斯     家教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     ——“优秀学生”的培养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优生”特点的两兼性    “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学习分数    程桦:让思想飞翔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     王铜:男子汉的追求!   家教手记四: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重负的心灵向谁求救    “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    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途径与形式    心理辅导通信选    心灵,是这样打开的    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家教手记五:沉重的思考     ——对一位女中学生心路历程的剖析    她给教育者留下什么“遗产”?    曾经是朵“小红花”     孤独的思考者     一颗纯洁而又痛苦的心  ——宁小燕日记选评     “纸船”破碎了     不仅仅是“宁小燕”的悲剧     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     提高师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查有梁     后记:我的感谢    补言:我为什么写《爱心与教育》    附:有关《 爱心与教育 》的媒体报道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