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时间都去哪儿了? 外部冲击与中国时间利用变化

时间都去哪儿了? 外部冲击与中国时间利用变化

  • 字数: 35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杜凤莲 等
  • 出版日期: 202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227330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时间如何在工作、家庭照料、学习培训、休闲社交以及睡眠等日常活动之间分配,决定着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与生活质量,以及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人们的时间配置方式,可以准确揭示家庭和个人行为改善生活做出的选择和努力以及受到的制约,为制定正确、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本书基于2017年和2021年两期的时间利用调查数据,通过获得的人们一天24小时所活动的信息,对所有个人活动,不论是市场活动还是非市场活动、工作或闲暇、主要活动还是次要活动,给予全景式展示。
目录
摘要
第一篇 追寻时间的脚步:时间利用调查方法与概况
第一章 调查方法
第一节 时间利用调查简介
第二节 调查对象和访问方法
第三节 调查内容
第四节 样本分布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时间利用概况
第一节 2021年中国居民时间利用概述
第二节 中国居民时间利用的变化:2021年和2017年的比较
第三节 中国与其他国家时间利用的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时间利用调查方法的全球比较
第一节 时间利用调查回顾
第二节 文献回顾和比较对象
第三节 比较结果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篇 忙碌的中国人: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第四章 超时工作的上班族
第一节 超时工作概况
第二节 非正规部门劳动者工作时长情况
第三节 低收入人群工作时长情况
第四节 低学历人群工作时长情况
第五节 超时工作的行业差异
第六节 超时工作的职业差异
第七节 外部冲击与有酬劳动时间变化
第八节 小结
第五章 无酬劳动的性别差异
第一节 无酬劳动的界定
第二节 无酬劳动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城乡居民无酬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
第四节 不同年龄居民无酬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
第五节 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无酬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
第六节 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无酬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
第七节 外部冲击与无酬劳动时间变化
第八节 小结
第六章 家庭内部性别分工
第一节 就业与生育政策的制度变迁
第二节 家庭一工作平衡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生育政策与家庭内部分工
第四节 性别分工的国际比较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中国低收入群体的时间利用
第一节 全面脱贫与共同富裕
第二节 低收入群体劳动力的时间分配
第三节 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时间分配
第四节 全面脱贫与低收入群体时间利用变化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老当益壮:“退而不休”的老年人
第一节 政策背景
第二节 老年人劳动时间配置
第三节 老年人劳动时间配置的性别差异
第四节 老年人劳动时间配置的区域差异
第五节 弹性退休政策与老年人劳动时间利用变化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篇 赢在起跑线:中国教育和发展
第九章 从学龄儿童时间利用看教育公平
第一节 中小学减负政策70年:回顾与变迁
第二节 学龄儿童时间利用基本情况
第三节 农村未能紧追城镇实现儿童教育发展的起点公平
第四节 母亲的受教育年限影响孩子的教育发展
第五节 家庭收入加剧了学龄儿童教育发展的机会不公平
第六节 减负政策与儿童时间利用变化
第七节 小结
第十章 从家庭儿童照料时间投入看教育公平
第一节 儿童看护政策变迁
第二节 谁来照料儿童
第三节 家庭教育照料不足
第四节 儿童看护政策和养育差距
第五节 小结
第十一章 “缺觉”的孩子们?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睡眠基本情况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睡眠的跨期比较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睡眠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二章 “快乐”的大学生
第一节 “让大学生忙起来”
第二节 学生时间利用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的学习时间
第四节 大学生的课外时间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篇 工作之余: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第十三章 时间利用、喜好度与体验效用
第一节 党和政府关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阐述
第二节 中国居民的喜好度
第三节 中国居民的体验效用及其性别、城乡差异
第四节 2017—2021年体验效用的变化
第五节 小结
第十四章 城镇居民幸福感
第一节 幸福感的测量及缺陷
第二节 幸福指数的构建
第三节 幸福基尼系数的计算
第四节 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第五节 幸福感的年龄差异
第六节 幸福感的受教育程度差异
第七节 幸福感的区域差异
第八节 小结
第十五章 休闲社交的社会差异
第一节 休闲社交活动分类
第二节 总体情况
第三节 城乡差异和城镇内部差异
第四节 不同年龄居民休闲社交活动的差异
第五节 不同受教育程度居民休闲社交活动的差异
第六节 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休闲社交活动的差异
第七节 休闲社交的变化
第八节 小结
第十六章 居民的数字生活
第一节 数字生活的发展
第二节 不同特征居民的数字生活
第三节 居民的数字生活的区域差异
第四节 数字鸿沟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