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合同真意解释论——合同类型名为A,实为B的裁判方法论

合同真意解释论——合同类型名为A,实为B的裁判方法论

  • 字数: 40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进
  • 出版日期: 2024-02-01
  • 商品条码: 97875764133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0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司法实践中,名实不符的合同纠纷已经形成了“名为A合同,实为B合同”的论证范式。
一方面,这一论证范式的“实为”导向,说明了司法体系的真意主义基本态度。
另一方面,这一论证范式的应用缺乏基本的方法论,萌生了“穿透式审判思维”、“合同外表特征”等方法。
这些方法对名实不符的合同纠纷解决起到了指引作用,但方法本身在系统性和准确性上的欠缺,使“名为”和“实为”的合同类型争议承受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同案不同判之殇,损害了裁判的可预见性,带来裁判者的迷茫甚至恣意,进一步加大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不对称性。
我们可否形成一套作为共识的方法论?使原被告之间、裁判者与当事人之间、上下级法院之间具有共同的对话平台,使争议针锋相对,而不是各说各话?这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初衷。
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章名实不符合同的争议本质和裁判现状
一、名为与实为之争背后的本质
二、名为与实为之争的司法裁判现状
三、本书主张的名实不符合同裁判的三段论逻辑
第二章名实不符合同裁判的大前提:合同类型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合同类型再认识
一、合同类型与合同真意解释的关系
二、合同类型的四个样态
三、合同类型的属性
第二节合同类型之间的微观关系:合同要素
一、合同要素的概念与特征
二、合同要素与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关系
三、合同要素的应用
第三节合同类型之间的宏观关系:合同类型束
一、千合同类型与支合同类型
二、合同类型束的构建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