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分子生药学

分子生药学

  • 字数: 44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作者: 袁媛
  • 出版日期: 2024-03-01
  • 商品条码: 97871173413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系统论述分子生药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其形成的背景、概念、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第二篇介绍分子生药学所用的研究方法、技术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着重讨论每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篇主要论述分子生药学在药用植物资源、生药鉴定、有效成分基因调控和生产、生物转化、抗逆基因工程等9个领域所取得的近期新成果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医药院校生药专业、中医院校中药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一、分子生药学的产生与发展/1
二、分子生药学的主要内容/2
三、分子生药学的内涵与外延/3
第二章 基因与基因组/5
第一节 基因//5
一、基因的结构/5
二、基因的种类/7
三、基因表达和遗传信息的传递/8
第二节 基因组//11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分类/11
二、基因组的结构组成/13
三、基因家族/14
第三节 数量遗传学//15
一、数量遗传学研究方法/15
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16
第三章 主要通用技术与生物信息学/18
第一节 DNA分子标记技术//18
一、DNA分子标记概述/18
二、DNA分子标记的类型和特点/18
第二节 生物信息学技术//20
一、生物信息学概述/20
二、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生药学中的应用/21
第三节 碱基测序技术//22
一、碱基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22
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23
第四节 蛋白质组学技术//25
第五节 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大数据平台//26
第四章 中药资源与分子系统学/29
第一节 植物分子系统学的概念与发展//29
一、植物分子系统学的概念和特点/29
二、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发展与展望/31
三、植物分类系统简介/35
第二节 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基础理论//37
一、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相关概念/37
二、分子性状及其分析/38
三、系统进化树的重建/41
四、物种形成及其判别标准/43
第三节 中药资源分子系统研究概况//46
一、药用植物分子系统研究/46
二、药用动物的分子系统研究/50
第五章 中药分子鉴定/54
第一节 中药分子鉴定概述//54
一、中药分子鉴定概况/54
二、分子鉴定方法建立前应做的准备/56
三、采样原则/57
四、方法学考察/57
五、应用示例——金银花配方颗粒的位点特异性PCR鉴别研究/57
六、技术创新/59
第二节 中药分子鉴定在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的应用//64
一、中药分子鉴定法在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的应用现状/65
二、中药分子鉴定法标准研究技术策略/66
第三节 中药分子鉴定发展的挑战与前景//69
一、中药系统鉴定/69
二、中药双分子标记鉴定法/70
三、药材生长年限的鉴定/71
四、野生与家种(养)药材的鉴定/71
五、中药快速分子鉴定/73
六、中成药的鉴定/74
第六章 中药资源功能基因组研究/75
第一节 中药资源功能基因组概述//75
一、功能基因组定义/75
二、中药资源功能基因组的主要研究内容/76
第二节 中药资源功能基因组研究//77
一、中药资源基因组研究/77
二、中药资源转录组研究/79
三、中药资源代谢组研究/85
四、中药资源表型组研究/93
第三节 中药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101
一、中药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现状/101
二、中药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发展趋势/103
三、用于加快中药材品种选育的研究策略/105
第七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107
第一节 中药活性成分合成途径的代谢类型//107
一、初生代谢/107
二、次生代谢/108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的类型//109
一、糖类/109
二、苷类/110
三、醌类/111
四、苯丙素类/112
五、萜类/113
六、甾体/114
七、生物碱/115
八、鞣质/116
第三节 中药活性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116
一、莽草酸途径/116
二、甲羟戊酸途径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124
三、氨基酸途径/127
四、其他途径/130
第四节 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展望//133
一、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研究/133
二、生物转化与组合生物转化/134
三、代谢工程/134
四、合成生物学/135
第八章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136
第一节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策略//136
一、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特点/136
二、个体水平的调控及应用/137
三、细胞水平的调控及应用/140
四、分子水平的调控及应用/142
第二节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实例//147
一、紫杉醇生物合成调控/147
二、长春碱生物合成调控/151
三、人参皂苷生物合成调控/154
四、丹参酮及丹酚酸生物合成调控/156
第九章 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学原理/163
第一节 中药材生产过程概述//163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164
一、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164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171
三、中药材的采收期/181
第三节 中药材品质的形成及调控技术//182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183
二、环境因素的影响/184
三、种植及采收加工技术的影响/184
四、提高中药材品质的途径/185
第四节 中药材产量的形成及调控//186
一、中药材产量的形成/186
二、中药材产量形成的影响因素/186
三、提高中药材产量的途径/187
第十章 药用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189
第一节 药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概述//189
一、共生关系/189
二、互生关系/191
三、寄生关系/192
第二节 有益微生物对药用植物的影响//193
一、提高栽培药用植物的产量/193
二、对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影响/194
三、促进种子萌发/194
四、抗栽培药用植物的病害/195
五、增强栽培药用植物的抗非生物胁迫能力/195
第三节 影响药用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因素//195
一、根际分泌物的影响/195
二、植物种类的影响/196
三、微生物种类的影响/196
四、土壤条件的影响/197
第四节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分子基础//198
一、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基础/198
二、植物与丛枝菌根真菌互作的分子基础/200
三、植物与根瘤菌共生的分子基础/202
四、参与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信号物质/203
第十一章 药材道地性及其生物学成因/209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概念及属性//209
一、道地药材概述/209
二、道地药材的形成假说/210
三、道地药材的“优形优质”特征/212
第二节 道地药材“优形优质”特征形成的遗传机制//213
一、遗传变异机制/213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219
三、应用实例/221
第三节 道地药材“优形优质”特征的统一性//223
一、研究现状/223
二、研究展望/224
第十二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异源生产/226
第一节 中药活性成分异源生产概述//226
第二节 中药活性成分异源生产方法//227
一、中药活性成分异源生产宿主选择/227
二、中药活性成分微生物系统合成策略/230
三、中药活性成分植物系统合成策略/233
第三节 植物天然产物异源生产的应用//237
一、萜类/237
二、生物碱/238
三、苯丙素类/239
第四节 植物天然产物异源生产研究案例//243
一、利用酿酒酵母生产丹参酮类化合物/243
二、在大肠杆菌内合成蒂巴因/244
三、以植物作为底盘生产紫杉醇/246
第十三章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250
第一节 多倍体的概念及其在自然界的发生与分布//250
一、多倍体的概念与分类/250
二、药用植物多倍体及其研究的意义/251
第二节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252
第三节 多倍化促进新表型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254
一、多倍化导致染色体数目与基因组结构变异/254
二、基因的丢失、沉默和激活/254
三、多倍化对染色质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255
四、多倍化可引起广泛的转录调控变异/256
五、植物多倍体蛋白质组学研究/256
六、植物多倍体研究展望/257
附录 常用名词术语汉英对照/259
推荐阅读书目/27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