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德育文化论

德育文化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郭凤志|主编:张澍军
  • 出版日期: 2010-01-28
  • 商品条码: 9787500470809
  • 版次: 0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德育文化”的专著,书中以文化视角探讨当代德育的创新与发展问题。核心理念是在社会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德育应从“泛政治化”向文化型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是当代德育的主要型态,德育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从“泛政治化”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倾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接纳“从两极到中介”的思维方式。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视角探讨当代德育的创新与发展问题。核心理念是在社会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德育应从“泛政治化”向文化型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是当代德育的主要型态,德育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从“泛政治化”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倾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接纳“从两极到中介”的思维方式。
作者简介
郭凤志,1962年生,女,黑龙江人,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近年在《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与人合著《德育的人学承诺》、《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讲解》。
目录
主编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德育文化的本质、结构和特征   一  德育文化释义     (一)德育文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     (二)德育文化的多维解析与德育文化的学科性质     (三)德育文化的社会现实基础及价值立场   二  德育文化的结构、特征     (一)德育文化的结构     (二)德育文化的特征   三  德育文化探源     (一)作为社会规则意义的德育文化的发生     (二)作为人类内在精神文化意义的德育文化的发生     (三)作为意识形态意义的德育文化的发生   四  德育文化的精神生产     (一)德育文化的精神生产方式     (二)德育文化的发展格局     (三)德育文化资源的配置 第二章  中国德育文化历史演进的逻辑解读   一  古代中国德育文化传统的积淀     (一)中国语境中“德”的概念的含义和德育文化的形成     (二)儒家德育文化框定了中国德育文化的基本形态和走向     (三)汉代德育文化的意识形态化     (四)中国古代德育文化的逻辑支点和价值取向   二  近现代中国德育文化的曲折发展     (一)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形成的两种对立的德育文化     (二)“五四”运动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两种不同德育文化的对立   三  新中国德育文化建设、发展轨迹论要     (一)社会主义德育文化创建发展时期的正反经验     (二)“”时期德育的泛政治化     (三)改革开放以来泛政治化德育与现实的冲突   四  中国德育文化历史发展的反思     (一)对中国德育文化历史再认识的意义     (二)中国德育文化历史的现代理性批判 第三章  西方德育文化现代性问题研究   一  西方德育现代转型的文化背景     (一)西方启蒙运动与现代西方文化的诞生     (二)启蒙运动对现代理性主义文化的建构   二  现代西方德育文化的世俗化和现代性精神展开     (一)现代西方德育的样态     (二)现代西方德育的理性精神注入和人本精神基础     (三)现代西方几种代表性的德育文化理论分析   三  现代西方文化型德育的价值及其内在矛盾     (一)以文化思维对待西方德育文化     (二)现代西方德育文化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现代西方德育的文化矛盾 第四章  中国新时期德育的创新与发展   一  传统德育的现代困境     (一)德育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的“尴尬”     (二)德育与人的紧张关系遭致的普遍逆反     (三)德育自身教育力量薄弱造成的社会地位事实上的衰微   二  传统德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德育泛政治化导致的对生活世界的遮蔽     (二)理想之维与现实之维的偏离     (三)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与个人价值观念的矛盾     (四)科技文化对德育文化的挤压     (五)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   三  传统德育困境的现代超越     (一)关于“为什么需要”的再反思     (二)现代性德育的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德胄文化的本质、结构和特征 本书的核心概念是德育文化,即我们把德育视为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之一,也代表着我们以文化的视角重新阐释德育。解析德育文化的结构和特征,对德育产生的历史探源,对德育过程的精神生产属性的认定都确证了德育的文化性质。 从文化的角度看,人的任何行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它的背后有强大的思想运动,有一定的文化支撑。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在文化视野的观照之下,都在意义和价值的笼罩之中。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他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文化是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在普遍的意义上都存在着根据和目的,这些根据和目的都需要有它文化上的解释和支持。没有文化对人类行为合理性的论证,尽管它存在,但它可能被视为无价值,因为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活动很难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相区别,因而很难具有属人的特性,从本质的意义上,其继续存在的合理性就要受到质疑。文化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文化提供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提供了人们社会行为的一整套模式,提供了关于自然界、社会、思维的规律性认识。可以说,“文明实际上是人的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论条件,没有文明就没有人真正作为人的生活。文明的各种形式,诸如科学、技术、法律、伦理、艺术、数学和哲学等,已经构成生活价值的存在论前提。如果没有这些文明形式,每一个人将从根本上缺乏实现自由所需的行动和思想空间”。① 人类活动的文化性特征构成了德育文化存在的前提,因此,文化对于德育的产生、创制及实现的巨大价值和功能是应当得到充分认识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是德育的本性之一。 德育文化是一个描述德育从泛政治化模式向文化德育模式转变的一个概念。从研究范式上它要实现从泛政治化思维向文化思维的转变;由过去的泛政治化导向实现德育目标,转变为以文化样态实现的德育与人的精神成长需要、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注重德育与社会存在的外在联系、德育单纯被政治决定的地位转变到更加注重德育自身相对独立性和文化发展规律等等,以文化方式实现德育求生存、求发展的宏大目标。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