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世纪、新美学、新转向:“电影工业美学”争鸣集

新世纪、新美学、新转向:“电影工业美学”争鸣集

  • 字数: 35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贵州科技出版社
  • 作者: 本书编委会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32087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选编了“电影工业美学”相关论文,从历时性的角度梳理了“电影工业美学”何以成型的历史轨迹。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即“理论的孕育诞生”“理论的主体建构”“理论的学术争鸣”“理论的他域互通”,全方位、历时性地呈现出“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演进的轨迹。 “电影工业美学”争鸣是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中的重要内容,凝聚了中国电影学人的集体智慧。在方法上,从宏大理论转向更为实证的“中间层面”;在范式上,吻合了西方学界从理论到“后理论”的转向;在知识生产上,实现了从电影研究向跨学科研究的转变;在理论创新上,实现了学理性与逻辑性的统一。“电影工业美学”争鸣是中国电影学界一次认真的学理性讨论,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鸣和沟通。这种真诚的反思、批评与回应凸显了中国电影学人务实的学术品格,展示了学术共同体良好的学风,并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武器。
作者简介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高教影视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著作有:《艺术的意蕴》《中西诗学的会通——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艺术之维》《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电影文化之维》《世界电影史》(译著)《影视受众心理研究》《影像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与文化研究》《华语电影大片:创作、营销与文化》《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电影文章自选集》《中国艺术批评通史(现代卷)》《当代中国电影的创意研究》《新世纪华语电影研究:美学、产业与文化》《艺境无涯:艺术学理论思考与批评实践》《艺术的本体与维度》等。 主编《在北大发声:“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实录(第一辑)》《北大学人电影研究丛书》及《中国电影蓝皮书》《中国电视剧蓝皮书》等系列丛书。
目录
第一辑 理论的孕育诞生
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
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
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工业——改革开放30年的电影、市场与身份想象
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建构小康社会的电影文化——中国电影的新生代与新力量
猜想与辨析——网络媒介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新力量”
第二辑 理论的主体建构
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阐释与建构
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与创作实现
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升级的细密分工与整体布局
中国性与平衡性:中国电影工业美学新观察
新时代、新力量、新美学——当下“新力量”导演群体及其“工业美学”建构
“重工业电影”及其美学:理论与实践
第三辑 理论的学术争鸣
电影工业美学的批评与超越——与陈旭光先生商榷
后“电影工业美学”:中国电影新时代的概念性图式
“电影工业美学”的学理、现实依据及其愿景
知识考古及其理论反思
电影工业美学的诗性内核及其建构
电影工业美学再阐释:现实、学理与可能拓展的空间
从“电影工业美学”之争回溯“电影是什么”之问
第四辑 理论的他域互通
电影工业美学的产业经济学解读兼及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刍议
审美的实践逻辑——关于电影工业美学的社会学再阐释
影游融合的想象力新美学与想象力消费
电影工业美学——中国电影文化批评的转向
电影工业美学与中国电影学派
技术美学视域中的电影工业美学
“电影工业美学”相关文章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