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海外)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海外)

  • 字数: 1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郭颖颐
  • 出版日期: 2010-07-01
  • 商品条码: 9787214002532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思想界在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许多重大转变,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转变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唯科学主义者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科学能够而且应当成为新的宗教。这种科学崇拜导致了现代中国思想界的大论战,也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全面胜利铺平了道路。本书对唯科学主义的根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20年代“科学—玄学”大论战,对各派唯科学主义者的思想实质进行了详尽透彻的分析。
作者简介
郭颖颐(D.w.Kwok)1932年出生,耶鲁大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专长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中国知识分子史等。
目录
第一篇 唯科学主义的根源
第一章 现代科学对中国思想的教条影响
 科学的流行
 唯科学主义的实质和演变
 唯物论的唯科学主义
 经验论唯科学主义
第二篇 唯物论唯科学主义
第二章 哲学的唯物主义者吴稚晖(1865—1953)
 科学概念
 对传统文明的批判
 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
 宇宙
 人类及其生命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者陈独秀(1879—1942)
 科学概念
 对传统文明的批判
 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
第三篇 经验论唯科学主义
第四章 实用主义者胡适(1891-1962)
 科学概念
 对传统文明的批判
 以科学为基础的人生观
第五章 三位科学家
 对传统的批判
 人生信条
第四篇 唯科学主义的胜利
第六章 1923年“科学”与“玄学”大论战
 序曲
 论战
 评价
第七章 论战之后:教条的终结
 关于中国社会史本质的论战
 “独立的”唯物主义者
 其他方面的唯科学主义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摘要
    第一章 现代科学对中国思想的教条影响
     就科学的全面应用来说,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各种条件是令人沮丧的,但却激发了思想界对科学的赞赏,对此,我们可称之为“唯科学主义”(scientism)。简言之,唯科学主义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中国的唯科学论世界观的辩护者并不总是科学家或者科学哲学家,他们是一些热衷于用科学及其引发的价值观念和假设来诘难、直至最终取代传统价值主体的知识分子。这样,唯科学主义可被看做是一种在与科学本身几乎无关的某些方面利用科学威望的一种倾向。在中国,科技的落后更加强了人们对国家富强的盼望,所以,当我们发现中国许多受过西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对于科学的巨大热情时,也就不必惊讶了。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西方对中国的最初影响时期。但直到1860年中国才开始采取西方的一些方法。以图存为目的,中国开始以西方为向导学习技术,探求使西方强大的动力。但若认为此时中国人已接近为现代科学文明的精神和物质所征服,则是错误的。他们对儒学教义框架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的信念几乎没有动摇。张之洞的《劝学篇》是这种情绪的充分体现,可以说,他的《劝学篇》对贯穿中国19世纪最后40年的改良倾向作了全面的概括。张之洞强调必须坚守中国的经典作为不断灌输精神价值的基础,同时他又希求输入西学。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