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代的身分与审判(全2册)

宋代的身分与审判(全2册)

  • 字数: 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柳立言 著
  • 出版日期: 2024-05-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9972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04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聚焦特殊身份的僧人、妾侍 还原宋代审判现场 法律规定vs现实遭遇 探究宗教戒律、儒家文化如何左右司法 依法而判vs法外之情 别开生面地从审判者视角出发 直击传统中国治理的深层脉络 僧人所犯何罪?色戒 僧人为何犯罪?红尘浪里难修行 僧人如何犯罪?共业 审判僧人有何特殊之处?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和“社会力量”,究竟有无和如何影响法官的审判? “次妻”or“仆人”or“财物”: 从法律的界定和执行了解妾的角色和地位 法无明文: 从妾的继承权和立嗣权探讨妾侍的司法遭遇 经典作品修订再版 新增万字修订内容 呈现三代学人的讨论与最新学术进展 护封采用耐磨抗撕精工纸质+烫白工艺 32开精装便携耐用 细腻护眼纯木浆内文纸质+舒朗排版 缓解阅读疲劳
内容简介
即使是手握法典,也不见得能依法而判,时而依赖执法者运用情、理和礼,来补法之不足。 本书聚焦特殊身份的僧人、妾侍,试图发现各种影响宋代司法的人为因素,将大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着重探索僧人的宗教身分和妾的家属身分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并从司法者的角度,综合考虑法官做出裁判的复杂性。基于对法典和案例的分析,阐释司法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以及当时人的命运、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概念、潜意识的观念,从司法的角度,以跨学科的知识互通与交流,直击传统中国治理的深层脉络。 此次出版—— 新增万字修订内容,以别开生面地形式呈现,读之犹如面对面聆听三代学人的交流讨论,了解多样学术观点与最新学术进展。
作者简介
柳立言,美国普林斯大学东亚系博士,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已退休),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法律史、社会史、政治史,著有《人鬼之间:宋代的巫术审判》《宋代的家庭和法律》等。 赵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著有《〈天圣令〉与唐宋法制考论》《三尺春秋——法史述绎集》等。
目录
上编
僧人犯罪
前言
第一章
僧人所犯何罪:色戒
一、僧人为何犯罪?
二、僧人如何犯罪?
三、司法如何审判?
第二章
僧人为何犯罪:红尘浪里难修行
一、自律的问题
二、他律的问题
第三章
僧人如何犯罪:共业
第四章
影响审判的因素
一、士大夫作为治理者
二、士大夫作为排佛者和信仰者
附录
《折狱龟鉴译注》及《名公书判清明集》
所收僧人案例
下编
妾侍增权
前言
第一章
回顾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