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黄梅戏传播形态研究

黄梅戏传播形态研究

  • 字数: 27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
  • 作者: 陈继华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40544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梅戏舞台传播主体为立足点,力求将民间组织、商帮团体和班社艺人等三大主体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察,在兼顾黄梅戏传播个性的基础上对戏曲舞台传播共性展开初步研究。全书运用传播学的方法,根据黄梅戏早期传播的地理走向和传播方式的不同分别对黄梅戏的水路传播、舞台传播、电影传播和电视传播等方面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力图阐明在不同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作用下黄梅戏艺术形态的变化和发展,以丰富和完善黄梅戏史研究。全书图表结合、图文并茂,以资料齐全、实用便查为特色,有利于读者快速查阅黄梅戏相关音视频类、戏剧影视类、历史文学类、报纸期刊类各种资料,本书将激励更多人关注黄梅戏,投身艺术实践,热爱并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
陈继华,1977年生,安徽太湖人。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办公室主任,山西师范大学第二批课改教师。2004年至2007年、2012年至2016年师从车文明教授,在山西师范大学先后攻读文学硕士和艺术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研究。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大众传媒视野下的黄梅戏艺术形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稀见演剧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编纂》等。论文有:《黄梅戏的音响化、音像化与歌曲化》《“一戏多称”:黄梅戏早期名称的演变与区域传播》等。
目录
地方性·戏曲艺术的显性特征——序陈继华《黄梅戏传播形态研究》
绪论
一、黄梅戏发展概况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综述
第一章黄梅戏早期名称演变与水路传播
第一节“一戏多称”:黄梅戏的名称演变与区域传播
一、黄梅戏名称的纵向考察
二、黄梅戏早期名称与传播形态
三、黄梅戏早期名称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早期黄梅戏的水路传播路线与花鼓采茶剧种的生成
一、“西向传播”与湖北打锣腔的生成
二、“南向传播”与赣北采茶戏的出现
三、“东向传播”与黄梅戏剧种的形成
第二章从灯会传播到节庆展演:黄梅戏舞台传播主体的嬗变和发展
第一节戏曲舞台传播的两点认识
一、戏曲舞台传播的基本特征
二、戏曲舞台传播主体的界定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