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魏晋士人精神的文化互文研究

魏晋士人精神的文化互文研究

  • 字数: 296
  • 出版社: 兰州大学
  • 作者: 张文浩|
  • 商品条码: 97873110659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回顾魏晋士人 的真实生存,观察不同时期 士人精神的个性和共性,关 注生命美感的神圣性和世俗 生活的社会性;遵循相互理 解的一般性规则和方向,以 历史同情态度处理作为显性 存在的魏晋异类文本、作为 知性存在的士人精神主体和 作为隐性存在的魏晋文化史 ;分析文本之间内藏的文化 变异因素,使异类文本形成 相互指涉的互文性描述。确 实,文化互文研究,必须融 合阐释史的多维视野,同时 也要防范陷入互文本的迷海 ,反省魏晋士人精神底蕴里 的固存缺陷及其成因;开掘 魏晋士人精神不同时段的演 变轨迹,更细致入微地剖析 差异性、矛盾性、断裂性甚 至悖论性,以便更为理性地 对待魏晋士人精神的深情色 彩和审美属性。
作者简介
张文浩,江西于都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吉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四川轻化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育和儒家美学的教研工作。曾供职于福建省石狮市第七中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江师范学院;重庆三峡学院兼职教师。主持和承担十余项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著作多部,其中编著《瓶花谱·瓶史》由中华书局出版,并获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奖。曾获首都互联网协会优秀兼职评论员称号;指导学生获省级科研和创作竞赛奖多项。业余从事文学和书法创作;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目录
绪论 约四百年的文化史语境 篇一 政治体制特征及其对士人精神的潜在影响 一、总体变化特征 二、决策机构和行政职能机构分权特征 三、地方政治制度特征 四、文官制度特征和生成原因 篇二 魏晋南北朝宗族体制与家庭文化表征 一、宗族体制的形成、类型、结构和功能 二、以门户利益为先的宗族观念和发展策略 三、宗族门风建设和家庭教育思想 四、家庭生活中的精神信仰系统 篇三 魏晋士人精神的玄学气质 一、“三玄”学术时尚与玄学的发生表征 二、清谈玄学化与士人阶层的政治分化及学术冲突 三、政治身份归属与玄学精神的殊途同归 四、从竹林到元康:名士风度的解放和解构 五、永嘉玄学的学理建设与士人生存方式的合法性解释 六、玄道儒融通与士人精神的家族化呈现 篇四 佛教义理观念与士人精神的因缘会合 一、从王弼到郭象再到僧肇:佛玄在士人阶层的融通演化和逻辑体系 二、重塑士人精神:本无宗、心无宗、即色宗与贵无、崇有、独化的义理互映 三、释慧远弘扬佛法与士人阶层的佛、玄、儒“三教会通” 四、余波鼓荡:士人阶层的思想信仰与审美文化的佛玄合流 篇五 道教圣境与士人精神的双重性 一、土族阶层结缘道教并提升其文化素养 二、文学载体中的道教圣境想象 三、炼形和养神:士族文人的神仙信仰 篇六 重世务与贵清虚:魏晋士人阶层的政治哲学 一、宗族利益的政治保障和文化炫耀 二、名理玄谈中的风神及其政治指涉 三、政治场域:人生图谱的悲剧意蕴 四、矛盾的丰富性:圆融的历史诠释 篇七 游移于情礼困境:魏晋士人阶层的人生哲学 一、问题线索:名教和自然的所指及辙迹 二、人生选择:从才性之辨转向情性之辨 三、嵇志清峻:超越政治场域的批判精神 四、阮旨遥深:在情礼困境中的独立精神 五、适性逍遥:失去超越性的独化论思想 篇八 理想人格:魏晋士人精神的道德询唤 一、《人物志》设置人格序列:政治人格渡向自然人格 二、正始玄学的本体论建构:伦理人格和自然人格相倚互通 三、“越名任心”的精神重荷:理想人格的崇高德性 四、道家化的儒家理想人格:独化论的道德相对主义 篇九 魏晋士人精神的审美询唤 一、“身名俱泰”:士人群体的价值确证 二、性情倾向和审美物象的融通互映 三、佛玄合流:自然美中的“精神我” 四、“万趣融其神思”:陶渊明的审美询唤 篇十 文艺批评的拟社会化机制及审美法则定型 一、社会品评模式及其功能移转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