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发展研究

明清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发展研究

  • 字数: 540
  • 出版社: 厦门大学
  • 作者: 史玄之|
  • 商品条码: 97875615931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0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史玄之博士的新著《明 清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发 展研究》,就是其主持的全 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 育部青年项目课题“明清时 期华侨与海丝沿线国家华文 教育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此一研究成果最为 显著的特色和主要建树在于 以明清时期海外华侨社会的 形成发展为历史背景,从“ 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 这一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 的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 统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该课题研究广泛收集和整 理中外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 ,根据海外侨校双语教育各 阶段的发展进程,在纵向上 将明清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 育发展历程分为萌芽期、起 步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 ,在充分把握和系统论述海 外华侨双语教育历史发展脉 络及概况的基础上,从中总 结和归纳出海外侨校双语教 育实践经验及其发展演变的 规律。在横向上重点分析和 比较这一时期海外华侨双语 教育实践在教育目标、教育 形式、办学主体、教育对象 、教师聘用、教学模式、教 学方法、课程设置、教材编 写、教学语言选择等方面的 特点;进而从海外侨校办学 者的个人背景与教育理念、 明清政府及侨居国政府颁布 的华侨教育政策等三个层面 ,深度剖析推动或制约明清 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发展 的内外因素。通过这一完整 而又多维立体的研究框架体 系,深入探讨明清时期海外 侨校双语教育实践对于华侨 及其后代在传承中华传统文 化、适应和融入侨居国当地 社会生活环境,以及提高华 侨社会经济地位等各方面所 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影响 。
作者简介
史玄之,1988年生于福州,语言学博士,副教授,现任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语言与应用教研室主任。中国翻译协会、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Henry Sweet历史语言学学会会员。长期从事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外语教育史、语言政策与规划、双语教育政策与实践、海外华文教育史等。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Pragmatics and Society、Language&History等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 二、海外华侨教育的缘起与演变 三、海外华侨教育史研究的学术回顾 四、海外华侨双语教育发展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五、研究依据的史料 六、重要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明以前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人移民海外的进程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海外移民的萌芽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转折与海外移民的成长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与海外移民的热潮 第二节 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与海外移民的高峰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高峰与海外移民的鼎盛 第三章 明清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萌芽期 一、双语教育在海外华侨教育中产生的原因 二、双语教育萌芽期的代表学校 第二节 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起步期 一、教育形式 二、教育主体 三、教学语言选择 四、课程设置 第三节 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快速发展期 一、新式华侨学校数量增多 二、华侨学校类型更加丰富 三、双语教育的课程增加 四、双语教育的教材适宜度增高 五、双语教育的教师选聘制度逐渐成熟 六、双语教育的学制逐步完善 七、双语教育的考试体系日趋严格 第四章 明清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案例分析 第一节 吧城中华学校 一、吧城中华学校的创办 二、吧城中华学校的教育实践 三、吧城中华学校遭到的阻挠 四、吧城中华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影响 第二节 横滨大同学校 一、横滨大同学校的创办 二、横滨大同学校的教育实践 三、横滨大同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影响 第五章 明清时期海外华侨双语教育实践探索 第一节 海外华侨学校的办学方式 一、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主要形式 三、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办学主体 四、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教育对象 五、海外华侨双语教育的教师聘用 第二节 海外华侨学校的教学实践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