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羲之《十七帖》研究

王羲之《十七帖》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作者: 黄君
  • 出版日期: 2009-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10272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此帖集王羲之尺牍二十九通,装裱成一卷,长一丈二尺,计一百零七行,九百四十二字,因起首一通有“十七日”三字,故名之曰《十七帖》。
    本书作者主要向你阐述了《十七帖》的来历和基本形式,《十七帖》的系年,《十七帖》的基本内容,《十七帖》的草书特征以及《十七帖》对后世的影响。
目录
集王羲之《十七帖》字成七律一首(代序)
一、法书龙象:《十七帖》的来历和基本形式
二、暮年老笔:《十七帖》的系年
三、巴蜀情结:《十七帖》的基本内容
四、今草法式:《十七帖》的草书特征
五、千秋典范:《十七帖》对后世的影响
附录、黄君临王羲之《十七帖》
摘要
    观此郑柏重书在帖后的跋可知,郑玄所得《游目帖》系墨迹原件而非摹本,且纸色如新,保存完好。只是他们见此作精彩,"惊叹自失",故认定是王羲之原作。推想跋文作者逊志斋和郑玄亦属寡闻疏漏已极,《阁帖》刻有《游目帖》不难查找,两加对校,即可知墨本之非。王羲之真迹唐代即几乎绝世,传其神者唯赖钩摹本。元代末年如何能贸然得到王羲之真迹?
     笔者注意到,《游目帖》墨迹无论笔性、神韵,还是结字、章法,风格都明显与元赵孟頫(1254~1322)相吻合。此帖见诸于世的时间,正在赵氏谢世后五十余年,所以可以断定,它应系赵氏的一个精心临本无疑。赵孟頫为元季书画第一名家,也是历代习二王书法深有造诣的大家。元朝书画以复古主义为旗帜,赵孟頫更是此中领导人物。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学习是比较全面的,事实上,除《游目帖》外,赵孟頫另有《临十七帖》藏故宫博物院(见图47C),又有一通真草二体书《瞻近帖》(见图47d)。这是其悉心研究、临摹《十七帖》的有效证据。还有,他临写的《定武本兰亭序》也很知名。透过《游目帖》我们更可清晰地看出,赵孟頫书法吸收王羲之草书的营养极多。他的行书,甚至楷书结字风格、点画形态特征,一一皆可从《十七帖》中找到消息。有的作品如《近来吴门帖》(图47e)、《宗阳宫帖》(图47f),与《游目帖》神韵极为相似。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