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女性诗歌转型研究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女性诗歌转型研究

  • 字数: 279
  • 出版社: 光明日报
  • 作者: 赵彬|
  • 商品条码: 97875194769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将当代女性诗歌作为一个整体现象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进行研究分析,探索当代女性诗歌写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转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原因,探寻九十年代转型期女性诗歌写作的题材内容思想倾向、艺术技巧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在现代性、时代性、女性、诗性,技术性五者构成的逻辑关系中,对当代女性诗歌写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呈现出断裂、转型、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展开论述。从而既突出当代女性诗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转型的外在时代性因素: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和转型的内在写作主体因素和诗歌自身的本体因素;又突出了转型的技术性因素,现代工具理性主义的技术性因素。并指出现代性是其转型背后的根本因素。力图对当代女性诗歌写作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转型与变革,进行整体、宏观性的学理考察、分析、阐释与总结。
作者简介
赵彬,女,1972年8月生,祖籍山东黄县,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诗歌。代表著作有《中国现代新诗的语言和形式》《断裂、转型与分化——中国九十年代女性诗歌写作研究》等,并发表多篇系列相关学术文章,先后承担并完成近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项目、校项目。
目录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 现代性思想特征及其作用影响 第一节 现代性思想特征及其作用影响(一) 第二节 现代性思想特征及其作用影响(二) 第二编:概论 第二章 概论:现代性与当代女性诗歌转型 第一节 现代性的逻辑演绎:现代性—时代性—女性—诗性技术性 第二节 现代性视野中的女性诗歌:诞生、发展、变革与转型 第三节 批评的转型:现代性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编:别论 第三章 大历史的语境: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 对女性写作的再界定:女人写作、女权主义写作、女性写作 第二节 经济文化转型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诗歌写作转型 第三节 西方后现代文化理论介入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诗歌转型 第四章 内在的冲突:女性自身的反思 第一节 翟永明:“面向词语的写作” 第二节 王小妮:“重新做一个诗人” 第三节 尹丽川: “为什么不再舒服一些” 第五章 诗歌本体的变革:叙事取代抒情 第一节 现代性诗歌观念的变革:从抒情到叙事 第二节 艺术手法的变革:综合性、跨文体、多元化 第六章 技术性的变革:走向技术和网络 第一节 思想意识层面的技术性:从艺术走向技术 第二节 媒介手段层面的技术性:从纸媒走向网络 第三节 技术性媒介化的后果:异化、解构、非诗化 第七章 艺术变革的向度 第一节 个人化:反本质主义的诗歌观念 第二节 口语化:后时代的诗歌语言观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审美化:消费文化时代的美学观念 第八章 变革之后的回归:走向综合的美学道路 第一节 从性别的超越到心灵的回归:思想演变轨迹 第二节 从后现代的词语游戏到现代生命艺术的超越艺术发展历程 第三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诗歌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诗歌从先锋到边缘 第九章 传统在当代的回声:女性诗歌与“五四”新文学传统 第一节 女权主义与“五四”新文学革命:跨越历史的回应 第二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诗歌与“五四”新诗革命断裂与重合 第三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诗歌:革命文学的变异及当代可能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