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话语

中国话语"走出去":——译介与传播研究

  • 字数: 20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作者: 高彬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17450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梳理我国“走出去”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演进脉络的基础上,以翻译学和传播学的学科交叉理论作为指导框架,从领导人话语、革命话语、文化话语、时事话语、政治话语、影视话语、文学话语和学术话语等多个维度,并分别以《求是》杂志英文版、《北京周报》、《白夜追凶》、“中华学术外译图书”和中国当代小说等作为典型个案,深入考察了中国话语“走出去”过程中的译传主体、翻译策略、传播路径和接受效果等核心话题。
作者简介
高彬,男,同济大学文学博士,扬州大学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学方向。主要从事文学译介以及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翻译与传播研究工作。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各一项,参与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若干项,在《中国翻译》《外语研究》《小说评论》以及Applied?Linguistics?Review和Higher?Education?Policy等国内外CSSCI和SSCI期刊均有成果发表,曾获第八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本科英语专业组(江苏)一等奖以及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章何谓“走出去”:中国话语“走出去”的国家政策演进历程
一、萌发:中国经济“走出去”/001
二、延伸:中国文化“走出去”/009
三、升华:中国话语“走出去”/016
四、结语/023
第二章为何“走出去”:话语权、国家形象与软实力之间的逻辑关联
一、话语的概念与阐释/026
二、从话语到话语权/030
三、国家形象与话语和话语权/033
四、国家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038
五、增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意义/042
六、结语/045
第三章如何“走出去”: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的主体观、受众意识与方法论
一、主体观: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理念的生成逻辑/050
二、受众意识: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理念重视目标受众的差异性特征/060
三、方法论: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理念指导下的外宣路径与方法/065
四、结语/070
第四章以史为鉴:延安时期对外话语传播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一、延安时期中共对外话语传播的时代语境/075
二、延安时期中共对外话语传播的建设主题/077
三、延安时期中共对外话语体系的传播路径/082
四、延安时期中共对外话语传播的现实启示/089
五、结语/094
第五章形象建构:基于海外媒体署名文章的中国话语传播新模式
一、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双重塑造路径的角力/099
二、海外媒体署名文章:国家形象自塑的对外话语传播新模式/104
三、海外媒体署名文章:助力稳中有升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113
四、结语/116
第六章跨域书写: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非传统译介模式
一、翻译再认识:写作亦翻译/122
二、跨域书写:非传统的文化译介模式/128
三、文化译介实质:传播异域文化/136
四、结语/141
第七章隐而化显:《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逻辑建构
一、《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特征/148
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原文本的隐形逻辑/151
三、《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的逻辑建构策略/158
四、结语/168
第八章编译合一:中国时政新闻话语“走出去”的书写模式——以《北京周报》为例
一、《北京周报》的创设背景/173
二、《北京周报》的议题设置/176
三、《北京周报》的写、编、译策略/181
四、《北京周报》的传播路径/189
五、《北京周报》的传播效果/193
六、结语/193
第九章化内为外:《求是》英文版的中国政治话语译介与传播
一、译介目标:对外讲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199
二、传播框架:叙事主题与阐释视角/202
三、译介策略:以“融通中外”为导向的编辑与翻译/208
四、传播渠道:从单一纸媒到多媒介融合的信息化传播/215
五、结语/219
第十章借船出海:《白夜追凶》在英语世界的网飞之旅
一、借船出海:“走出去”的中国网络剧《白夜追凶》/224
二、传播效果:外媒对《白夜追凶》的报道与观众影评/228
三、《白夜追凶》成功“走出去”的原因剖析/231
四、启示:中国影视话语“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239
五、结语/245
第十一章文明互鉴:中国当代文学在阿拉伯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以余华作品为例
一、余华作品在阿拉伯世界的译介概况/250
二、余华作品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效果/253
三、余华作品成功走向阿拉伯的原因剖析/259
四、结语/268
第十二章中学西传:中华学术外译图书的域外传播与接受
一、“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话语“走出去”的学术传播载体/273
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图书译介与传播效果的评价方式/280
三、“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图书的域外接受效果——以学术引用为视角/285
四、结语/29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