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字数: 32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杨荣国|
  • 商品条码: 97875227351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吸收借鉴中西方 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国际关系学、外交学、传播 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理 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涵 盖理论分析、概念界定、环 境评估、策略规划、路径选 择等环节的“一带一路”公共 外交分析框架,对“一带一 路”公共外交这一命题进行 了探索性研究。本书聚焦“ 为何表达和实施”“谁来表达 和实施”“向谁表达和实施”“ 表达和实施什么”“如何表达 和实施”等核心问题,探讨 如何通过公共外交的方式, 全面、准确地展示和宣介“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一带 一路”民心相通的实现。
作者简介
杨荣国,男,1989年生,陕西汉中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美国研究》《和平与发展》《台湾研究集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思路与逻辑框架 第一章 公共外交与“一带一路”倡议 第一节 公共外交的兴起与发展 一 公共外交的概念界定及其辨析 二 公共外交的基本特点与功能 三 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与动力 第二节 公共外交的理论体系 一 公共外交的理论维度 二 公共外交的理论范式 三 公共外交的构成要素与运行 第三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提出 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时代内涵 二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三 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意义 第二章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主体对象 一 主体选择: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体 二 对象确定:域内外国家公众 第二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内涵 一 传播丝路文化 二 传递丝路友谊 三 讲好丝路故事 四 弘扬丝路精神 第三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目标任务 一 短期目标:消除疑虑与误解、提升“一带一路”认同度 二 中期目标:夯实社会民意基础、增进各国战略互信 三 长期目标:强化共同体意识、化解中国崛起困境 第四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核心理念 一 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理念 二 开放包容、互鉴互融的文明共同体理念 三 复兴发展、互存互荣的命运共同体理念 第三章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实施环境 第一节 实施“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现实基础 一 理论基础:中国外交思想与理论的创新与丰富 二 实践基础:中国公共外交工作的拓展与深化 三 资源基础:硬实力与软实力资源的潜能与优势 四 经验借鉴:国外公共外交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节 实施“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影响因素 一 国内支撑体系的有效性 二 文化与文明间的融合度 三 域内外国家的政治社会环境 四 国家间关系与地区地缘形势 第四章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策略规划 第一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体制架构 一 机构设置与定位 二 隶属关系与层级 三 权责分配与分工 四 组织运行与管理 第二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策略安排 一 主题形象策略 二 信息传播策略 三 公关营销策略 四 人文交流策略 五 危机管控策略 第三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形式选择 一 媒体网络公共外交 二 文化宗教公共外交 三 跨国企业公共外交 四 对外援助公共外交 五 华人华侨公共外交 第四节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效果评估 一 效果评估的理论依据 二 效果评估的方法技术 三 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四 效果评估的过程控制 第五章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构建“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话语体系 一 “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 二 “一带一路”国际话语创新 三 “一带一路”国际话语传播 四 “一带一路”意见领袖培养 第二节 丰富“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公关模式 一 政府公关:政府主导下的公关外交 二 游说外交:政府与民间合作的公关外交 三 委托外交:非政府部门的公关外交 四 战略沟通:项目运作下的公关外交 第三节 拓展“一带一路”公共外交交流领域 一 教育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 科技医卫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 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四 体育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节 加强“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机制建设 一 高层磋商机制 二 交流对话机制 三 整合引导机制 四 人才培养机制 五 投入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