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学评奖制度研究(1978-2020)

中国文学评奖制度研究(1978-2020)

  • 字数: 279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范国英|
  • 商品条码: 97875227347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0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文学社会学视野 下,将1978年以来的中国 文学评奖制度放在现代性的 框架下来研究。 自1978到80年代后期, 现代化术语为整个国家和社 会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想象 ,文学评奖在文学观和文学 价值观的表达上具有某种共 识。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的最后一次评奖是1987- 1988年的全国优秀中短篇 小说奖,在近十年的时间内 ,全国性文学评奖只剩下茅 盾文学奖。到20世纪90年 代后期,市场成为现代性进 程中的重要力量,在20世纪 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 出现了众多的文学评奖。到 21世纪,现实主义的再回归 又为整合文学场中不同的价 值体系和观念体系提供了个 锚点,各类文学评奖呈现出 某种同一性。 本书以茅盾文学奖作为 个案,探讨评奖机制等方面 与特定的现代性语境之间的 勾联关系。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现代化语境下的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 第一节 现代以来的制度分化与文学存在的困境 第二节 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建构的前提 第三节 现代化诉求与1978年文学制度的重构 第四节 现代化诉求下的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 第二章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的文学评奖 第一节 1978年文学评奖辨析 第二节 群众推荐: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一) 第三节 专家评议: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二) 第四节 现实性:获奖作品的价值诉求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的文学评奖 第一节 文学评奖内在理路的调整与转换 第二节 沉寂与萌生:文学评奖的另一番样态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的文学评奖 第一节 市场逻辑下的文学评奖 第二节 文学场逻辑下的文学评奖 第三节 宏观文化视野下的文学评奖 第四节 鲁迅文学奖:文学评奖架构上的新坐标 第五章 21世纪早期的文学评奖 第一节 现实主义的再回归与文学评奖的样态 第二节 同一性与整体化:文学评奖制度的再建构 第六章 1978年以来文学评奖的衍化——以茅盾文学奖为中心 第一节 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下的茅盾文学奖 第二节 文学场多元分化下的茅盾文学奖 第三节 “精英逻辑的弱化”背景下的茅盾文学奖 第四节 同一性诉求下的茅盾文学奖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