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异地边缘化与乡土认同(浙江竹源松香客研究)

异地边缘化与乡土认同(浙江竹源松香客研究)

  • 字数: 22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惠云|
  • 商品条码: 97875227343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实践-主体研究 视角,吸收外来人理论、关 系研究、共同体与认同研究 相关成果,采用田野调查与 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 浙江竹源地区的松香生产技 术和松香行为切入点,分析 了该地大规模“松香客”群体 的生成及其在流入地的异地 边缘化生存状态。异地边缘 化一定程度上激发“松香客” 对乡土认同的现实需求,其 所属村落也在社会文化资源 的激活整合与物理空间的建 设更新中实现共同体维系。 本书也呈现出流动农民分散 劳作与在民俗生活中聚合的 日常生活意义。
作者简介
王惠云,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民俗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民俗学、乡村治理。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委托项目“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子课题“百村社会冶理调查”,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县域城乡两栖促进西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在《开放时代》《自然辩证法通讯》《民俗典籍文字研究》《民间文化论坛》等刊物独立或合作发表文章数篇。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相关学术史梳理 四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五 重要学术概念界定 六 技术、行业、地方术语 第一章 竹源地区“松香客”群体的生成 第一节 生计困境下的流动谋生 一 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 二 林地资源经济效益低下 第二节 采脂兼业为生的传统 一 松香的应用历史概述 二 竹源地区的松香生产史 第三节 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流动 一 松香生产政策及其实施 二 乡民跨区域采脂技术支援 第四节 “传帮带”式集体性以松为生 一 乡土民俗文化与亲缘、地缘纽带 二 从亲缘“传帮带”到地缘“传帮带” 小结 第二章 松香生产群体的技术民俗与异地边缘性 第一节 松香生产群体的技术身份底层化 一 松香生产技术的历史记载与口述 二 技术革新与有技术无地位 三 受苦的身体感受与底边化身份意识 第二节 技术实施中的劳作与生活异化 一 劳作异化:老乡“游戏”与产量游戏 二 生活异化:边界模糊与区隔 第三节 异地边缘性下的生存策略 一 在技术与行业中组织化 二 经济行为中的变通策略 第四节 个体“民”的凸显——郑丽华的异地生产实践 一 夫妻共同劳作时期的经历讲述 二 女包工头身份的当下实践 小结 第三章 松香经营群体的行业网络建构与异地边缘位置 第一节 “松香客”的职业身份与经济地位变动 一 竹源松香经营群体的生成 二 经济地位获得与内部阶层分化 第二节 异地行业关系网络建构与运行 一 同乡关系支持行业制胜 二 非同乡关系的建构与运作 第三节 行业建构松香经营群体的异地边缘位置 一 行业关系网络建构异地“不融入” 二 行业非正规化和低端性中的地位不一致 小结 第四章 竹源“松香客”的乡土认同型返乡 第一节 “松香客”在家乡寻找认同归属感 一 家乡民俗生活中的共同体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