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学技术普及法贯彻实施的成效与展望/法治中国丛书

科学技术普及法贯彻实施的成效与展望/法治中国丛书

  • 字数: 18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田禾//栗燕杰|
  • 商品条码: 97875227272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科学技术普及法》贯 彻实施第三方评估报告本书 以《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实 施情况为评估对象,在《科 学技术普及法》出台实施后 ,科普工作进入法制轨道, 相关法规规章、规划纲要密 集出台,科普组织机构增多 ,管理体制不断加强,科普 设施与科普活动广泛推开, 人民群众科学素养大幅提升 。本书全面梳理《科学技术 普及法》实施效果,客观总 结仍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 战,兼顾使命导向与问题导 向,就理念精神、修改路径 、制度完善、机制优化等方 面,提出制度设计与法律修 改意见建议。
作者简介
田禾,女,1956年8月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国情调研室主任、研究员,《法治蓝皮书》主编,法学研究所亚洲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实证法学、刑事法治、政府法治。从事亚洲研究多年,曾多次访问英国、美国、日本和亚洲的大学。
目录
导论 (一)中国科普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三)《科普法》实施的研究路径 第一部分 《科普法》的实施成效 一 科普政策与规划建设概况 (一)重点科普政策规划出台情况 (二)中央部门、人民团体和地方科普政策出台情况 (三)科普规划出台情况 二 科普设施建设运营情况 (一)科普设施有关制度建设情况 (二)科普设施建设运行情况 (三)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三 重点人群科普 (一)重点人群科普的特殊意义 (二)法律相关内容及要求 (三)评估对象指标及方法 (四)重点人群科普评估情况 四 科普宜教活动 (一)科普法的相关要求及其落实 (二)科普活动丰富,社会影响广泛 (三)传统阵地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四)网络和新媒体成为重要渠道 五 应急科普建设 (一)应急科普的特殊性 (二)应急科普进展与成效 (三)应急科普存在的问题 六 科普经费投人保障及其激励措施 (一)科普经费投入保障 (二)科普激励促进措施 七 科普产业的发展与成效 (一)科普产业化的意义 (二)科普产业化法律政策 (三)科普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四)科普产业存在的问题 八 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一)人才队伍政策日趋丰富 (二)我国科普队伍的发展 (三)科普人员的区域分布 (四)科普人员的学历分布 (五)科普兼职人员工作最 第二部分 《科普法》实施的问题与缺失 九 法律实施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科普政策文件层而 (二)激励促进措施层面 (三)科普管理体制层面 (四)科普吸引力不足,社会满意度不高 (五)科普战略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六)经费投入层面 (七)科普队伍人才层面 第三部分以法治方式促进科普大发展 十 《科普法》修改的理念精神与定位 (一)明确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普时代定位 (二)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广泛参与的新模式 (三)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四)法律条文内容精细化刚性化更可操作 十一 《科普法》的修改路径与具体建议 (一)增加部门协调性,各领域精准施策 (二)优化组织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 (三)完善科普激励政策,注入发展动力 (四)突出重点人群领域,带动全面发展 (五)多管齐下,促进科普产业化发展 (六)加强经费保障刚性,提升使用效率 (七)健全执法督查评估,强化制度刚性 (八)扩大科普体系覆盖面,推进均衡发展 (九)加强科普平台建设,完善科普资源库 (十)促进开发转化,兼顾权威性与传播力 (十一)完善科普奖励表彰,增强美誉度 (十二)完善调查统计,编制科普年报向社会公开 (十三)加强科普对外交流,发出中国声音 结语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