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TRIZ创新思维与方法:理论及应用

TRIZ创新思维与方法:理论及应用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李梅芳,赵永翔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6-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492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重量的发明创新方法。本书从创新思维、TRIZ理论、传统创新方法的简要介绍入手,系统论述了TRIZ创新思维方法、技术系统进化法则、40条发明原理及其应用、技术矛盾及其求解、物理矛盾及其求解、物-场模型、76种标准解法、TRIZ方法之间的关系与适用范围总结、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构成了完整的TRIZ知识体系。全书贯穿了大量实例,有助于读者理解TRIZ创新思维与方法。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绪论1
本章学习目标1
1.1创新思维1
1.2TRIZ创新方法概述3
1.3其他常用的创新方法概述9
思考题21
第2章TRIZ创新思维方法22
本章学习目标22
2.1九屏幕法22
2.2STC算子法28
2.3金鱼法30
2.4小人法34
2.5最终理想解法36
2.6资源分析法42
2.7因果分析法44
思考题52
第3章技术系统进化法则53
本章学习目标53
3.1技术系统53
3.2技术系统进化法则57
3.3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应用72
思考题74
第4章40条发明原理及应用76
本章学习目标76
发明原理1:分割原理77
发明原理2:抽取原理78
发明原理3:局部质量原理78
发明原理4:增加不对称性原理79
发明原理5:组合原理80
发明原理6:多用性原理80
发明原理7:嵌套原理81
发明原理8:重量补偿原理82
发明原理9:预先反作用原理82
发明原理10:预先作用原理83
发明原理11:预先防范原理83
发明原理12:等势原理84
发明原理13:反向作用原理84
发明原理14:曲面化原理85
发明原理15:动态化原理86
发明原理16:未达到或过度的作用原理87
发明原理17:空间维数变化原理88
发明原理18:机械振动原理89
发明原理19:周期性作用原理90
发明原理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90
发明原理21:减少有害作用原理91
发明原理22:变害为利原理91
发明原理23:反馈原理92
发明原理24:借助中介物原理92
发明原理25:自服务原理93
发明原理26:复制原理94
发明原理27:廉价品替代原理95
发明原理28:机械系统替代原理95
发明原理29:气压和液压结构原理96
发明原理30: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96
发明原理31:多孔材料原理97
发明原理32:改变颜色原理98
发明原理33:同质性原理98
发明原理34:抛弃与再生原理99
发明原理35:物理或化学参数改变原理99
发明原理36:相变原理100
发明原理37:热膨胀原理101
发明原理38:强氧化剂原理101
发明原理39:惰性环境原理103
发明原理40:复合材料原理104
思考题105
第5章技术矛盾及其求解107
本章学习目标107
5.1技术矛盾概述107
5.239个通用工程参数简介114
5.3解决技术矛盾的矛盾矩阵方法119
5.4求解技术矛盾的实例123
思考题125
第6章物理矛盾及其求解127
本章学习目标127
6.1物理矛盾127
6.2分离原理130
6.3运用分离原理解决物理矛盾138
思考题148
第7章物—场模型149
本章学习目标149
7.1物—场模型概述150
7.2物—场分析的表示方法153
7.3物—场模型的类型156
7.4物—场分析的一般解法163
7.5一般解法的分析步骤及其应用175
7.6物—场分析法小结182
思考题183
第8章76种标准解法186
本章学习目标186
8.1标准解法概述186
8.2第1级标准解法:建立和拆解物—场模型191
8.3第2级标准解法:强化完善物—场模型203
8.4第3级标准解法:向超系统或微观级系统转化221
8.5第4级标准解法:检测和测量的标准解法227
8.6第5级标准解法:简化与改善策略240
8.7标准解法的应用252
8.8标准解法和发明原理的关系256
思考题259
参考文献26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