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

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

  • 字数: 230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
  • 作者: 郑飞|
  • 商品条码: 97875764105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横向和纵向两条 线路,探究了无罪裁判的证 据逻辑。在横向视角方面, 本书将证据逻辑分为以证据 能力(可采性)为中心的静 态逻辑和以证明力(推论链 条)为中心的动态逻辑。相 应地,在无罪裁判中的证据 逻辑也就可以分为以证据能 力(可采性)为中心的静态 证据无罪逻辑和以证明力( 推论链条)为中心的动态证 据无罪逻辑。在纵向视角方 面,本书主要关注法官在无 罪判例中对证据规则形成的 创造性程度。根据法官的创 造性程度不同,将无罪判例 证据规则分为了四大类:一 是规则解释,即无罪判决对 现有证据规则的解释适用; 二是法官续造,即法官在无 罪判决中对现有证据规则的 突破或续造;三是实践创新 ,即体现在无罪判决中基于 实践智慧而产生的证据潜规 则;四是比较视野,即无罪 判决中对域外证据规则的援 引和借鉴。
作者简介
郑飞,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新技术法学”虚拟教研室和虚拟研究小组发起人,主攻证据法、诉讼法、法理学和刑法学等传统法学,积极探索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法学。入选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北京交通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11类。在《法学研究》《政法论坛》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证据性权利研究》(独著)、《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独著)、《证据法的根基》(合译)、《人工智能法学》(主编)、《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报告》(主编)、《中国区块链法治发展报告》(主编)、《贪污贿赂罪无罪判例规则与辩护攻略》(主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为何要研究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 一、审判实务的强烈需求 二、刑辩实务的持续呼唤 三、类案检索的历史契机 四、已有研究的系统缺失 第二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无罪裁判的总体情况 第一节 无罪判例的分布情况 一、无罪判例的地域分布 二、无罪判例的时间分布 三、无罪判例的法院层级分布 四、无罪判例的审级分布 五、无罪判例的指控/起诉案由分布 第二节 无罪裁判分布规律分析 第三章 无罪裁判的证据逻辑类型 第一节 基于证据属性层次性对横向证据逻辑体系的修正 一、证据属性的类型化 二、证据属性的层次性 三、横向证据逻辑体系的修正 第二节 无罪裁判的纵向证据逻辑类型 一、规则解释:无罪判决对现有证据规则的解释适用 二、法官续造:法官在无罪判决中对现有证据规则的突破和续造 三、实践创新:无罪判决中的证据潜规则 四、比较视野:无罪判决证据规则的比较法借鉴或援引 第四章 证据不具有关联性 第一节 涉证据关联性无罪规则 一、书证与案件事实之间无关联性 二、物证与案件事实之间无关联性 三、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之间无关联性 四、鉴定意见与案件事实之间无关联性 五、在案证据与被告人被指控的事实之间不存在关联性 六、证据不具有关联性的无罪逻辑 第二节 关联性无罪裁判的困境及出路 一、“关联性”概念的误用 二、“关联性”误用的根源分析及出路 第五章 证据不具有真实性 第一节 涉证据真实性无罪规则 一、实物证据不可靠 二、言词证据不可信 三、鉴定意见不可靠 四、其他证据不可信 五、证据不具有真实性的无罪逻辑 第二节 真实性无罪裁判的困境及出路 一、不可靠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意旨 二、不可靠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困境 三、不可靠证据排除规则的未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