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和技术的赛跑

教育和技术的赛跑

  • 字数: 498
  • 出版社: 格致
  • 作者: [美]克劳迪娅·戈尔丁、[美]劳伦斯·F.卡茨、贾拥民、傅瑞蓉
  • 商品条码: 9787543235373
  • 版次: 1
  • 页数: 46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技术变革与教育这两股力量的角逐,决定了经济体中贫富差距的走势。技术变革会提高对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工资溢价;而教育则会增加对高技能劳动者的供给,降低他们的工资溢价。在技术变革与教育进步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赛跑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对领先和落后,决定着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在20世纪前四分之三的时间里,美国受过教育的工人的供给不断增长,而同时期的技术进步也导致对他们的需求持续上升,但是前者快于后者,使得实际收入的提高伴随着不平等的减小。但是,在20世纪最后20多年里,形势发生了逆转,造成美国不平等现象急剧恶化。换言之,在20世纪前四分之三的时间里,美国的教育跑在技术变革的前面;但是到了20世纪后期,教育在这场赛跑中却落在了技术身后。最近几十年美国不平等的急剧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教育进步的放缓。如何完成旨在普及高等教育的第三次美国教育大转型,将是美国民众重新走向共同繁荣的关键。本书第一篇介绍了人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美国不平等在20世纪前四分之三和后四分之一先降后升的走势,以及技术变革的技能偏向性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影响。第二篇介绍了美国教育的诸多优点,包括公共提供、公共出资、地方分权、性别中立、开放宽容等,以及发端于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大众教育的三次转型。这三次转型的目标,分别是向美国民众普及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为美国经济腾飞积累了雄厚的人力资本。第三篇将劳动力教育水平与技术进步纳入一个相互赛跑的理论框架,解释了美国贫富差距在20世纪的先降后升。
目录
推荐序 导言 致谢 第一篇 经济增长与分配 1 “人力资本世纪” 1.1 对世界各国的人力资本和收入的跨国比较 1.2 “人力资本世纪”中的美国 1.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1.4 本章小结:“人力资本世纪”结束时的美国 2 20世纪的不平等 2.1 20世纪末的焦虑 2.2 近年来美国经济不平等的扩大 2.3 自1939年以来的工资不平等 2.4 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不平等趋势 2.5 教育回报 2.6 过去和现在对不平等的焦虑 2.7 本章小结:20世纪的两个故事 3 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 3.1 不平等与技术变革 3.2 技术变革和对技能的相对需求:1950年至今 3.3 技术变革和对技能的相对需求:1900—1950年 3.4 20世纪初的技能偏向型技术变革 3.5 1980年以后,技能偏向性是不是变得更大了? 3.6 技术一技能互补性的起源 3.7 本章小结:“重要的不只是技术,笨蛋” 第二篇 大众教育的三次转型 4 美国教育诸优点的起源 4.1 美国教育的优点 4.2 优点的起源: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个百年 4.3 关于19世纪教育统计数据的一个附论 4.4 公立高中之根 4.5 本章小结:平等主义 5 高中普及运动的经济基础 5.1 美国教育的第二次转型 5.2 不断变化的工作职位,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 5.3 20世纪早期的普通白领职业 5.4 20世纪早期的体力劳动职位 5.5 高中普及运动之前的教育回报 5.6 学院:公立高中的前身 5.7 强制的作用 5.8 本章小结:从经济必要性到教育成果 6 美国是如何“从高中毕业”的 6.1 高中普及运动 6.2 各州、各地区的入学率和毕业率 6.3 对高中毕业率的差异的解释 6.4 义务教育法和童工法的作用 6.5 城市和高中普及运动 6.6 公立和私立学校 6.7 性别差异 6.8 现代高中的诞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