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 字数: 300
  • 出版社: 天津人民
  • 作者: 郭旭红|
  • 商品条码: 97872011928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 点上,中国经济进入了高质 量发展的新阶段,工业结构 优化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本书按照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工业结构本身演变 的特征,将改革开放以来工 业结构变迁历程划分为三个 阶段,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不 同时期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 重要特征、动因机制及取得 的主要成效,并横向比较不 同大国工业化与工业结构升 级的内在关系,为中国由工 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全 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 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基础。
作者简介
郭旭红,女,1983年生,河南商丘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2015—201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宏观经济。近年来,在《人民日报(理论版)》《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权威报纸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经济史》转载。专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速度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主持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9BJL010)。主持完成教育部重大项目“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的子项目“百年中国保险思想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工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1978-1997年) 第一节 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下的工业结构(1949-1978年) 一、工业结构由基本均衡到严重失衡 二、国有工业所有制结构 三、工业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四、放任减排的能源工业结构 五、工业结构由基本均衡到严重失衡的主要因素 六、优先发展重工业下工业结构的主要成效 第二节 纠正失衡和均衡发展的工业结构 一、工业结构的“拨乱反正”阶段(1978-1984年) 二、以消费升级驱动的轻工业为主导阶段(1985-1997年) 三、工业结构扭曲得以矫正 第三节 工业结构初步升级的内在动因 一、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下工业建设指导方针的调整 二、由片面发展重工业向产业协调发展模式转变 三、国有经济减少、非公有制经济壮大的工业所有制结构 四、全方位发展开放型的工业化战略 五、在开放中加快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 第四节 工业竞争优势初步形成 一、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竞争优势初步形成 二、工业增长由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转变 三、工业品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四、工业化进入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 第二章 重化工业重启下的工业结构(1998-2012年) 第一节 工业结构再次重型化的主要特征 一、基本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增长格局 二、产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三、工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四、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发展态势 第二节 工业结构再次重型化的主要因素 一、消费结构升级和投资强劲增长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制造业规模优势得以释放 三、从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改革到混合所有制改革 四、“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的开放战略 五、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潜力 第三节 重化工化重启下工业结构的成效 一、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三、成为全球贸易第一大国和全球投资大国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工业结构(2012-2021年) 第一节 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一、国际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二、国内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节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特征 一、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二、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三、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显著增强 四、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