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清最后的掌舵人:载沣

大清最后的掌舵人:载沣

  • 字数: 200
  • 出版社: 研究
  • 作者: 刘大胜|
  • 商品条码: 9787519916572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说载沣是晚清民国政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为什么说清朝的灭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难得的妥协? 载沣,人前风光八面,人后无限凄凉,早被贴上愚蠢、笨蛋、懦夫和胆小者的标签。其实答案并非那么简单,并非如京剧脸谱一样善恶分明。 本书通过透视大清最后一代掌舵人载沣的一生,再现了沉寂于时代大潮的诸多个体。他们或平凡,或显赫,诠释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真谛。垂帘听政、宪政改革、国会请愿、袁世凯称帝,曾经的一段段历史,如破碎的镜片,映射了不同的面相。在充分挖掘史料的基础上,作者以独特视角丰富了历史面貌,进行了全新的评判。
作者简介
刘大胜(1985—),南开大学历史学本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历史所博士后出站,现就职于北京邮电大学。热读传统经典,深谙文史写作,有情怀有创意有理念,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充满人文关怀。
精彩导读
伯母兼姨母 慈禧太后,大清帝国的两代圣母太后,一个统治中国48年的女强人,一个被任意涂上愚昧、落后、阴狠、可恶色彩的失语者。晚清政局的风云变幻,权势人物的起伏升降,政治态势的忽明忽暗,都和她有关。有人因她登上高位,有人因她成为阶下囚,没有人忽视她的存在,无论是在遥远的过去,还是在100年后的今天。 慈禧是载沣的伯母兼姨母,也是醇亲王一系的绝对掌控者,让醇亲王府两度荣升潜龙之地。奕因她成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载沣因她成为一代摄政王,载、溥仪更是因她成就帝业。她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悲、一举手一投足、一起心一动念,都可能给虚弱的老大帝国带来震荡,给醇亲王一系带来无法预测的兴衰荣辱。不过,她的成长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后世常常不吝笔墨地描述她当政时的行为,而忽略了她如何一步一步地爬上高位。 慈禧太后,本名叶赫那拉氏·杏贞,乳名“杏儿”,满洲镶蓝旗人,后来位尊太后,家族得以抬入上三旗的镶黄旗。她生于1835年11月,比咸丰皇帝小四岁,是一位模样俊俏的美人。以往笔记小说中说她来自南方,擅唱各种南曲,因而拨动咸丰皇帝的心弦,成为紫禁城的妃嫔。还有稗官野史称,叶赫部被努尔哈赤所灭,其首领发下毒誓,哪怕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覆灭努尔哈赤的天下,慈禧太后就是那个亡掉满洲的叶赫部女人。这些谣传经现代历史学的剥笋抽丝,早已显得无根无据,只是文人一厢情愿的演绎。当一切眼花缭乱的传说被粉碎,慈禧太后的身份逐渐明朗。她只是一个标准的满洲良家女子,住在北京城内的胡同,父祖皆为普通的中层官员,生于小康之家,未有饥馁之忧,也未有一般官宦家庭的沉浮不定。 按照清朝的祖制,八旗官员的成年女子都要参加选秀女,参加完才可以另嫁他人。1851年,年方二十的咸丰皇帝刚刚登基,就为空虚的后宫填充妃嫔,命令内务府挑选秀女。叶赫那拉氏16岁,被镶蓝旗的官员们登录在案。第二年的3月,被幸运挑选出来的叶赫那拉氏细心装扮,乘着骡车来到紫禁城,从此与皇权相伴终生。她被封为兰贵人,排在皇后钮祜禄氏之后、丽贵人他他拉氏之前。 1854年3月,兰贵人晋升为懿嫔,成为入宫后除皇后外第一个晋升的妃嫔。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何况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自咸丰皇帝开始,大清皇帝的生育能力就让臣民担忧。他们再也不像康、雍、乾诸帝那样,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留下众多子嗣,甚至连顺治、嘉庆、道光都比不上。咸丰皇帝的妃嫔已经入宫好几年,肚子还没动静,怎么不令人着急。1855年6月,他他拉氏终于生了一个女儿,母以子贵,被封为丽妃,排到了叶赫那拉氏之前。 生性好强的叶赫那拉氏看到地位下降,心有不甘,不管是对皇帝妩媚,还是对皇帝动情,总之不久也有了身孕。咸丰皇帝和宫内宫外的目光汇聚过来,怀着无限的渴盼,希望诞下一位健康的皇子。按照宫廷规定,妃嫔怀孕8个月左右,生母可以进宫陪伴,与待产的女儿同住。就这样,叶赫那拉氏的母亲也来到了紫禁城的储秀宫。宫中也在为临产做着尽可能的准备,太医院的御医整日整夜地守候,咸丰皇帝时常到储秀宫探望。 1856年4月27日,一个喜讯传遍了紫禁城,也传到了朝堂,懿嫔生下了一个阿哥。咸丰皇帝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想终于可以对得起列祖列宗。于是,大笔一挥晋封懿嫔为懿妃,不久又晋封为懿贵妃。母以子贵,更何况生下咸丰皇帝的皇长子,叶赫那拉氏的地位再次排到丽妃前面,成为宫中排序第二的妃嫔。1858年3月,又有一位贵人为咸丰皇帝生了阿哥,不幸当天夭折。叶赫那拉氏的儿子成为唯一的皇子,让众人对她敬重三分。连皇后钮祜禄氏也感谢叶赫那拉氏为皇家添续了仅有的一点香火,二人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姐妹。 在此期间,叶赫那拉氏还让咸丰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醇郡王奕。姐儿俩嫁哥儿俩,一个贵为皇帝的懿贵妃,一个贵为王爷的嫡福晋,让人羡慕不已。 宫中一片祥和,宫外却一片混乱。此时的大清已经内忧外患,搞得苦命天子咸丰皇帝焦头烂额。农民起义遍地开花,此处未灭彼处又起,已成烽火燎原之势。太平军突破了围堵,攻占武汉三镇,一路东下占领了南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外国侵略者也没闲着,再次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英法联军一路北上,来到渤海湾,要求清朝更大尺度地开放。 在咸丰皇帝看来,朝堂上的大臣们昏聩不堪,无事时喊得万岁一个比一个震天响,临到朝廷有难却拿不出一个退敌之策。六弟恭亲王奕有能力,但争夺皇位时的裂痕还在,彼此之间的不自在让兄弟俩无法同舟共济。五弟亲王奕暴躁易怒,不识大体。七弟醇郡王奕性情柔弱,难堪大任。其他弟弟还太小,至亲之中挑选不出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人物。 这时的叶赫那拉氏还没有机会走向前台,但政治的纷纷扰扰已经让她有所清醒。大清的江山注定风雨飘摇,更加糜烂。两个“老六”成为咸丰皇帝生命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也进入叶赫那拉氏的视野里。一个是后来被称为“鬼子六”的恭亲王奕,一个是当时被称为“肃老六”的肃顺。 大清天子择臣,首重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和大学士。谁能成为中兴的柱石?咸丰皇帝把目光投向了能臣肃顺。
目录
引言 真实的摄政王 第一章 皇室亲族与近代风云 伯母兼姨母 阿玛醇亲王 嫡母和生母 皇帝哥哥 两个至亲弟弟 第二章 成长中的亲贵 少年王爷初长成 出洋道歉 意味深长的指婚 行进中的政坛新星 渔翁得利 第三章 意气风发的摄政 抱着小皇帝即位 驱逐袁世凯 亲贵当道 重整陆军 重建海军 第四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 宪政向前 失控的国会请愿 奇葩的皇族内阁 要老命的铁路 黯然下台 第五章 下台后的风雨 闭门索居 总统会亲王 复辟风云 约束小皇帝 首都革命 第六章 避难中的寓公 躲进洋教堂 安全的天津 子女分离 东北探亲 寓公的苦恼 第七章 终老北京 六十大寿 侧福晋去世 乱世波澜 活到新中国 王爷的落幕 余论 失语者不能被随意涂抹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