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

  • 字数: 32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任保平|
  • 商品条码: 97875218568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有以下特点:一是 以新发展阶段为新的时代背 景研究了新型工业化的时代 内涵与特征。把新型工业化 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和数字经济背景下研究新型 工业化。二是以高质量发展 为目标研究新型工业化,突 出新发展理念的指导,把高 质量发展贯穿到新型工业化 的全过程。三是以数字经济 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路径 研究推进新型工业化,研究 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 设计、战略定位、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战略任务一级 制度设计。中国式现代化、 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都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 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者简介
任保平,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近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数字经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刘诗白经济学奖等省部级及其他奖项数10项。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与协同推进研究》(项目编号:21ZDA066)首席专家。
目录
第一章 世界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世界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及其特点 二、世界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工业化的挑战 三、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工业化理论 一、发展经济学对工业化的理论研究 二、发展经济学对工业化研究的新进展 三、发展经济学对工业化研究的理论贡献 四、对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其总体定位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 二、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总体定位 三、新型工业化实现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四、新发展阶段新型工业化的时代内涵与特征 五、新型工业化中的产业融合 第四章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型工业化的新特征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机制 三、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实践路径 四、数字经济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 第五章 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一、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二、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理论机理 三、数字经济与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路径 第六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 二、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 三、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四、数字经济与企业组织创新的深度融合 五、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 第七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逻辑与战略设计 一、以数实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逻辑 二、以数实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要求 三、以数实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路径 第八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一、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决定因素 二、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优势 三、数实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是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的着力点 四、数实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的路径 第九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层次性及其实现机制 一、数实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数实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层次性 三、数实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机制 四、数实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途径 第十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一、以数实融合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环境条件变化 二、以数实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 三、以数实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 四、以数实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第十一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与战略任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