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态文艺学

生态文艺学

  • 字数: 4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鲁枢元
  • 出版日期: 202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397523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0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生态文艺学》曾获“中国图书奖”,是中国当代文学生态意识全面觉醒的新起点。 ※《生态文艺学》是鲁枢元奠定自身学术地位的文艺学专著,作者被誉为“中国生态批评里程碑式的人物”“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生态文艺学》中提出的“生态学三分法”,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如今已为新一代学人接受并广泛运用。 ※此次再版,作者对书稿作了大量修订增删,吸纳了近二十多年来生态学、文艺学学科在学理和实践方面的近期新成果,较之旧版,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之作,拥有浓郁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鲁枢元长期专注于生态文化研究。自进入21世纪以来,鲁枢元致力于将“生态”这一原本属于自然科学的概念引入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领域,把“人类精神”作为地球生物圈中一个异常活跃的变量引进生态学学科。他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困境,认真汲取东、西方先民积淀下的生存智慧,试图让“低物质消费的高品位生活”成为新时代的期许。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生态批评里程碑式的人物”“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生态文艺学》初版于2000年,获“中国图书奖”,可谓中国当代文学生态意识全面觉醒的新起点。作者从自然、社会、精神三个层面论述了生态学因应时代变化做出的拓展,揭示了时代面临的生态困境,努力将生态理论与文艺理论加以渗透融会,对文艺学中诸如创作主体、创作动力、创作题材、接受鉴赏、价值功用、批评尺度,以及地域风格、历史演替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推动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文学艺术积极参与到世界生态运动中来,从而呈现出新的理论样态。 书中提出的“生态学三分法”,作为一种理论范式如今已为新一代学人接受并广泛运用。 《生态文艺学》为国内相关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鲁枢元奠定自身学术地位的文艺学专著。此次再版,作者对书稿作了大量修订增删,吸纳了近二十多年来生态学、文艺学学科在学理和实践方面的近期新成果,较之旧版,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之作,拥有浓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鲁枢元,1946年出生于开封市。人文学者,长期从事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生态学的跨学科研究;先后任教于郑州大学、海南大学、苏州大学;现为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讲座教授、生态文化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系中国新时期文艺心理学学科重建的参与者,中国生态文艺学及精神生态研究领域的开拓者。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创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MAB)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坚信性情先于知识、观念重于方法,学术姿态应是生命本色的展露。1988年被国家命名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鲁迅文学奖、“柯布共同福祉奖”(John Cobb Common Good Award)等重要奖项。
目录
   自序

引论 走进生态学领域的文学艺术

0.1 天翻地覆的时代

0.2 生态困境中的精神变量

0.3 黑格尔的艺术难题

0.4 生态学的人文转向与生态文艺学

上 卷

第1章 生态学:新时代的世界观

1.1 人类的元问题

1.2 作为世界观的生态哲学

1.3 生态批评的知识空间

1.4 后现代是生态时代

1.5 重建乌托邦

第2章 文学艺术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序位

2.1 盖娅假说:地球是一个“活物”

2.2 生物圈与精神圈

2.3 三座“金字塔”

2.4 生存的辉煌景观

2.5 “文学是人学”的再探讨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