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 教育社会学

  • 字数: 40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 吴康宁 著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733370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79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0.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体系上便形成四个板块,名为四编。第一编为“教育社会学学科论”,先横(第一章)后纵(第二章)地展示这一学科的“基本面目”。第二编为“教育的社会背景”,鉴于这一背景具有包罗万象、因人而异及不断变化之三个特征,主要考察社会结构(第三章)、社会差异(第四章)与社会变迁(第五章)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第三编为“教育自身的社会系统”,集中分析其中的基本社会角色教师与学生(第六章与第七章),主要社会组织学校与班级(第八章与第九章),特殊社会文化(第十章)及核心社会活动(第十一章)。第四编为“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诸论加以反思(第十二章),然后集中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研究必须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第十三章)。
目录
第一编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引言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诸说
二、研究对象界定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一、学科性质诸论
二、学科性质分析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方法论
一、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二、演绎性模式还是解释性模式
三、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第一节 理论奠基时期
一、教育学视野的拓宽
二、社会学兴趣的扩展
第二节 学科成形时期
一、学科制度的成形
二、研究范式的成形
第三节 范式转换时期
一、证验性研究范式的确立
二、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
第四节 学派争鸣时期
一、冲突论学派的抗衡
二、解释论学派的冲击
第五节 取向修正时期
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
二、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
第六节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
一、创建时期
二、重建时期
第二编 教育的社会背景
引言
第三章 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
第一节 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一、“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二、“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三、“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
第二节 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
一、“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
二、“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
三、“地方自治加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
第三节 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一、“后喻型”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二、“前喻型”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第四节 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一、“学校中心”的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二、“非学校中心”的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
第四章 社会差异: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
第一节 地区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
一、省份间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
二、城乡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
第二节 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反差
一、经济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反差
二、文化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反差
第三节 性别差异与教育机会偏斜
一、性别地位差异与总体教育机会偏斜
二、性别角色差异与分类教育机会偏斜
第五章 社会变迁:教育变迁的根本动力
第一节 社会渐变与教育微调
一、系统水平的社会渐变与教育微调
二、因素水平的社会渐变与教育微调
第二节 社会剧变与教育重构
一、直前式社会剧变与教育重构
二、振荡式社会剧变与教育重构
第三节 社会混变与教育失范
一、体制混变与教育失范
二、观念混变与教育失范
第三编 教育自身的社会系统
引言
第六章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1):教师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
一、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
二、教师的层面社会地位
第二节 教师的双重角色
一、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教师的角色冲突
第三节 教师的教育权威
一、教师权威的源泉
二、教师权威的变化
第四节 教师的职业社会化
一、预期职业社会化
二、继续职业社会化
第七章 教育中的基本社会角色(2):学生
第一节 学生的社会位置
一、学生的三重社会
二、学生的社会位移
第二节 学生的同辈群体
一、同辈群体的功能
二、同辈文化的类型
第三节 学生的家庭背景
一、学业差异的家庭背景
二、品德差异的家庭背景
第四节 学生的重要他人
一、互动性重要他人
二、偶像性重要他人
第八章 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1):学校
第一节 学校组织的性质
一、规范一功利性组织
二、规范一强制性组织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结构
一、异质结构
二、多权威结构
第三节 学校组织的取向
一、普遍主义取向
二、成就本位取向
第四节 学校组织的分层
一、学校组织间的分层
二、学校组织内的分层
第九章 教育中的主要社会组织(2):班级
第一节 班级组织的特性
一、自功能性
二、半自治性
第二节 班级组织的结构
一、正式结构
二、非正式结构
第三节 班级组织中的互动
一、师生互动
二、学生互动
第四节 班级组织的水平
一、水平区分
二、水平测量
第十章 教育中的特殊社会文化:课程
第一节 课程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一、四种研究范式
二、研究范式分析
第二节 课程的价值取向
一、课程的价值认可
二、课程的价值赋予
第三节 课程的地位分等
一、异套课程间的地位分等
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