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作者: 蔡石山 著
  • 出版日期: 2009-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10697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之后又一海外华人学者明史力作,探究中国历史的嬗变之大道,本书荣获2001年亚太地区桐山奖。
同样身在海外,同样讲明朝——
黄仁宇切进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年份,剖析传统官僚阶层的逻辑,洞烛中国历史的奥秘;蔡石山聚集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讲述永乐二十二年的故事,揭破中华帝制的真相。
蔡石山先生的《永乐大帝》,研究严谨,文笔优美,展示了大量的细节,从而获得了赞誉。
——美国旧金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徐碧卿
这本书不仅展示了一位引导中国进入世界性时代的篡位者的视野,而且也提供了有关明帝国的政府、经济以及外交关系的写实性描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Morris Rossabi
蔡石山先生呈现了一部丰富而完整的传记,其传主是过去一千年里拥有活力和最有影响力的帝王之一……《永乐大帝》将激励其他人从事这种研究,蔡树立了一个会得到广泛追随并可以模仿的典范。
——美国新圣西哥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主任  Kenneth J.Hammond
内容简介
与以往帝王传记接近不同,蔡石山以永乐朝廷中具体一天的活动场景为开端,迷人地叙说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一生的多重面貌。他考察了永乐的出身、教育、斗争与功绩,在剖析永乐之人格和价值观的同时,也描绘出一位中国帝王极富传统与革新色彩的富丽肖像。永乐皇帝的统治时期,是中国目前一段富于戏剧性又意味深长的时期。它始于内战和流血政变,见证了北京城的建造、大运河的竣工、帝国官僚体系的巩固,以及中国版图在北方和南方的扩张。永乐皇帝那庞大的野心和计划,既让无数后世人热血沸腾,也足以为来者戒,使人警醒……
作者简介
蔡石山(Tsai Shih-Shan,Henry),1940年生于台湾嘉义,美国俄勒冈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交通大学讲座教授。曾分别执教台湾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柏克莱分校;曾任美国阿肯色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为享誉国际的历史学者。1996年至l998年获沃尔顿基金(Walton Family Grant)以从事中国明代史研究工作。 中文著作有:《西洋史学史》、《一个宦官的传奇经历:郑和的一生》、《明代的女人》等;英文著作有:The Eunuchs in the Ming Dynasty,China and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United States(1868-1911),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America,The Chinese in Arkansas等,并以Perpetual Happiness:the Ming Emperor Yongle(《永乐大帝》)获2001年亚太地区桐山奖(Kiriyama Pacific Rim Award)。
目录
谢辞
前言
第一章  永乐朝廷生活的一天/1423年2月23日
第二章  成长的岁月/1360-1382
第三章  等待的岁月/1382-1398
第四章  皇位继承斗争的岁月/1398-1402
第五章  重建的岁月:政府与政治/1402-1420
第六章  中兴的岁月:社会和经济/1402-1421
第七章  文皇帝
第八章  永乐和蒙古人.
第九章  荣耀的代价
第十章  结语
附录
洪武帝子女
参考书目
朱棣大事年表
摘要
    黎明前的几分钟,御前侍从已经跨过了“龙道”,跨过这条将紫禁城工作区跟生活区分隔的不成文分界。慢慢朝南走过一个大庭院之后,永乐沿着华盖殿和奉天殿,趋近1421年春天曾因祝融而受损的谨身殿。永乐偶尔一瞥几个青铜香炉,把手伸进了两个镀金大铜锅的其中一个,确定一下容器里面救火用的水有没有冻结。当他到达华盖殿时,他要求歇一会儿,以便脱掉袍服里的羊毛背心。他通常在华盖殿举行早朝,不过,南郊的国家祭祀即将来临,于是便在奉天门(后来重新命名为皇极门)举行小型的早朝。永乐皇帝重新整好衣装后,十二位人高马大、身强体健的都知监太监,即引领他进入一顶黄色的皇轿。
    
     接着永乐坐上轿子,往南到奉天殿,该殿有离地的三段台阶,是优选的皇宫建筑。殿内,独一无二的帝王庄严端坐,与令人敬畏的雕龙屏风相配。才在两个星期前,永乐就是在奉天殿办除夕晚宴的,宴请诸位藩王、公爵、侯爵和伯爵。根据传统,永乐皇帝要到这一殿来带领国家过农历新年与冬至。他发出诏令,召见科举考试的杰出举子,以及任命领导###的指挥官,也都是在这个殿。然而,这个早上,永乐不会踏入奉天殿;相反地,他的轿子直行到宏伟的奉天门,该宫门由巨大的红色圆柱支撑着,两只看起来很凶猛的青铜狮子在门侧踞守。三段的台阶通向三个雕饰过的大理石露台,永乐皇帝在那里看到文职官员(从四品以上)排成一线,站在门的东侧,而高阶的武职官员则站在西侧。与此同时,掌宝玺的官员将各种宝玺放在桌上,一动也不动地紧靠在桌旁。五更鼓的声音减弱到听不见时,一名着红色蟒袍的太监就开始所谓的“鸣鞭”。永乐开始早朝时,这栋巨大建筑物的四周,寂静无声。端坐的永乐皇帝,单独面朝南方,他听到数以百计的声音,同时呼喊“吾皇万岁!”伴随欢呼而来的是依仪式而行的叩头,而乐队则奏起宫乐的组曲。因为今天是一个吉日,祭天的日子,一位司礼官员大声宣布,朝会提早结束。那些有急事要禀报的人,被提醒说午朝时再报。当永乐起身示意随从要继续往南移动时,司礼太监便再度“鸣鞭”。永乐的轿子往下移到中间的台阶,而文职官员和武职人员则各自找路下左右的台阶。
    
     在穿过一座国家典礼期间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广大庭院之后,御前侍从走过架在有名金水河上的一座有大理石栏杆的桥(总共有五座桥,但中间这座桥只有永乐皇帝才能使用)。永乐现在进入了五凤楼围绕的巨大午门。永乐在午门前面的广场,廷杖冒犯他的官员,而在午门的城楼上,校阅军队和观看游街示众的战俘。永乐走进午门的其中一间休息房,脱掉他的晨袍,穿上一套特别为祭祀典礼裁制的绚丽服装。在离开午门之前,他询问太监管理的司设监和巾帽局,是否备妥祭祀仪式所需的所有装备,比如说服装、帐篷、褥垫、顶篷、桌子和桌巾、帆布,以及旗帜。太常寺卿与神宫监掌印太监亦向他报告说,盛典用的各种仪式食物和酒类已安排妥当。
    
     永乐在午门外坐上了龙车,而御前侍从直直往南走,就像织布机那般往来穿梭。永乐皇帝沿途会看到太庙在他的左方,社稷坛在他的右方。他非常熟悉这些神圣的地方,因为每逢农历正月、四月、七月和十月的初一,他必须到那里去作国家祭祀。然而,一年前,因为农历新年有日蚀,他不得不取消所有的朝会,而将祭祀典礼改为正月初五。随后,永乐的龙车通过端门与巨大的石制承天门(后来重新命名为天安门)。永乐的诏令总是在承天门上首度大声宣读,然后放进一个云匣,用彩绳绑在龙竿上。看到云匣由承天门上降下,看到礼部官员在取下诏令以颁行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之前,对它又舞蹈又四拜,此一景象始终是个奇观。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