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热贡“蔡孜德裕”的历史文化研究

热贡“蔡孜德裕”的历史文化研究

  • 字数: 373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周毛先 著
  • 商品条码: 97875732102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热贡“蔡孜德裕”是今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的四个“传统村寨”的称谓,与历史上中央王朝在热贡地区的军事据点密切相关。本书以历时与共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梳理“蔡孜德裕”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文化特色。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勾勒热贡及“蔡孜德裕”所在地理生境与人文环境,历代统治者在热贡的建置沿革以及“蔡孜德裕”的形成。第二章结合汉、藏文本中的历史叙述与民间流传的祖先传说,概述不同文本对“蔡孜德裕”的族源历史记忆。第三章概述“蔡孜德裕”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身份演变历程与其社会环境变化。第四章至第六章从语言、服饰、仪式等方面叙述其独特的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
  周毛先(1979— ),女,藏族,青海黄南人。2015年获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民族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格萨尔文化以及文化交流研究。
目录
绪 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热贡与“蔡孜德裕”:自然地理与人文生境 第一节 赛莫炯:格曲流域的热贡 一、大小热贡:格曲流域地缘情境 二、扎尕日、格日纳、康伽:热贡地区历史人群活动 三、雪喀组织:传统的内十二族、外十八族 第二节“蔡孜德裕”:格曲谷地的“四寨子” 一、“保安”的建制沿革与“蔡孜德裕”的形成 二、现实文本中的“蔡孜德裕”与其分布 第二章 热贡的守戍者:汉藏文本中的历史与历史记忆 第一节 守边者:汉藏文本中的历史叙述 一、保安与保安四屯:汉文文献中的“蔡孜德裕(四寨子)” 二、吐蕃、松巴、木雅/霍尔:藏文文献中的“蔡孜德裕” 第二节 祖先传说:来源问题的本土阐释 一、沃果日松巴仓:来自阿里三围的戍边者 二、年波麦恰麻日波尖:为皇帝戍边的霍尔人 三、来自卫藏阿里的吐蕃戍边者:藏父汉母的桑格雄 四、来自霍尔王的遗部或卫藏乌茹铎日代:“郭麻日”与“噶撒日”两兄弟 第三节 他称、自称与宗族世系 一、他称:“铎日铎”、“霍日”、“加蔡孜裕”、“土人”、“土番” 二、自称:部落名 三、年都乎土把总:“蔡孜德裕”总管族谱 第四节 戍守者:多元共融的热贡“蔡孜德裕” 一、原住民:霍尔/木雅、孙巴、董擦 二、蒙古成分:元明时期 第三章 从“朝廷官兵”到“隆务寺的属民” 第一节 隆务大寺政教合一系统的形成 一、囊索与土把总:热贡地区的三大势力 二、隆务寺的建立与其政教合一系统 第二节 “蔡孜德裕”融入隆务寺政教合一系统的过程 一、改土归流与王喇夫旦事件:革除土兵 二、灵童降临于“蔡孜德裕”: 三世夏日仓、三世嘉木样 三、城门上的嘛呢康(经堂)与保安穆斯林的迁徙 四、隆务囊索的属部:热贡十二部落之一 “蔡孜德裕”部落 第三节 俄康到贡巴:格鲁派寺院的建立 一、噶悉与沃果日寺 二、投茂寺与上下桑格雄寺 三、年都乎寺 四、郭麻日、尕撒日寺与郭麻日佛塔 第四章 操守与继承:言、衣、俗的表述 第一节 交际符号:语言文字 一、母语之一:蒙藏混合语 二、母语之一:汉藏混合语 三、藏语:交际语言与书写符号 第二节 文化的表征:服饰 一、希曷拉:生计方式的延伸 二、伯特、董:成人与富贵的象征 三、拉曷悉、牙日夏、赤裤:军事制服的标志 第三节 遗风新俗:人生礼仪与岁时节庆 一、从生到死:人生礼仪 二、特殊的日子:岁时节庆 三、娱乐、占卜 第五章 多元与共荣:山神信仰 第一节 域拉意达:热贡山神谱系 一、典型的隆务河谷地区山神谱系 二、茹拉、杰拉、典拉:山神类型 三、木洪康:众神会所 第二节 佛苯道共融:“蔡孜德裕”的山神谱系 一、沃果日的山神 :阿尼达日加、念钦、瓦总、也通 二、上下桑格雄的山神:达日加坌松、格萨尔、赞果 三、年都乎的山神:果木日郎、格萨尔、夏琼、玛卿 四、郭麻日和尕撒日的山神:日郎、格萨尔、夏琼、咂 第三节 和而不同:一种非典型的山神信仰 一、赞、念、咂、鲁: 兽面人体的苯教神灵 二、拉孜与日桑:以山为坐标的本地或跨地域的山神 三、“十二个日郎/木洪”:国家权力的介入与“汉神”信仰 小 结 第六章 “肖康”“乌秃”“鲁如”:仪式展演的文化表达 第一节 人神共舞:“鲁如(纳统)” 一、人与神:“鲁如(纳统)”的分布与祭祀对象 二、军舞、神舞、龙舞:“蔡孜德裕”的“鲁如(纳统)”内容与过程 三、军训、农耕与祭神:“纳统(鲁如)”的起源及其演变、整合 第二节 来自众神的庇佑:“肖康”、“乌秃” 一、“肖康”:迎请五方神灵 二、年都乎的“邦”祭 、“乌秃” 第三节 拉哇与傩祭:大小传统的对话与调适 一、拉哇与邦拉哇:拉哇的类型与功能 二、祭神之外:结伴与求子 三、驱鬼逐疫消灾:“肖康”、乌秃”的来源及其整合 结论:多元?互动?调适 一、 多元与共存:“蔡孜德裕”的文化模式 二、历时与共时:“蔡孜德裕”之身份演变与文化调适特点 三、“文化共享”:“多元共融”的整合机制与田野启示 附录 一、藏文拉丁转写对照表 二、山神祭祀经文与高僧传记木刻版影印版 三、婚礼颂词(????????????????????????)、庆宴颂词(????????????????????????) 参考文献 一、藏文文献类 二、外文文献类 三、汉文文献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