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夜航.人类的大地

夜航.人类的大地

  • 字数: 134.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圣埃克絮佩里
  • 出版日期: 2014-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6506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夜航人类的大地》收录了《夜航》和《人类的大地》两部作品。《夜航》和《人类的大地》是伟大的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以外很有名的两部代表作。
《夜航》歌颂了航空目前的先驱者们为开辟空中航线所做的坚苦卓绝的贡献。为了开创祖国航空事业的新天地,航空网的负责人李维埃以铁的纪律一丝不苟地严格推行夜航计划。他以不近人情的方法奇妙地进行着与部下的心灵沟通,是一位理想崇高、表情默然、内心热烈的开拓者。飞行员法比安热爱航空事业,在飓风中奋力拼搏,视死如归,很后从容献身。
《人类的大地》以个人的飞行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作者和他的亲密战友的几次惊心动魄的历险―绝境―超脱的经历,“漫谈”航线、飞机、星球、绿洲和沙漠,展现了迷人而又残酷的天空与沙漠的奇景,贯穿着一个刻骨铭心的主题:“人及其生活的大地”。
作者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1900年6月29日出生于法国里昂,在姨妈家度过童年,后去瑞士读中学。回国后,他一边在巴黎学关术,一边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以偿。他虽然没有当成海军,却成了一名空军。1921~1923年圣埃克絮佩里在法国空军中服役,曾是后备飞行员,后来又成为民用航空驾驶员.参加了开辟法国――非洲――南美靠前航线的工作,他热衷于文学,从未停止过写作,作品有《南线班机》(1930)、《夜航》(1931)等等。
1939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法国,圣埃克絮佩里坚决要求入伍,鉴于他曾多次受伤,医生认为他不能再入伍参战。但是,他坚决要求,终于被编入空军侦察大队。他退役后.只身流亡美国。在美国期间,他继续从事写作,1940年发表了《战斗飞行员》,1943年发表了《给一个人质的信》,还有《小王子》。
1943年,他强烈要求回到了法国在北非的抗战基地阿尔及尔,考虑到他的身体和年龄状况,上级只同意他执行五次飞行任务,他却要求飞八次。1944年7月31日上午,他执行第八次任务飞行,却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当时,他年仅44岁。他是不是像小王子那样,飞向了宇宙间的哪一颗星球?《小王子》,让全世界人们永远忘不了圣埃克絮佩里这个名字……
目录
法国二十世纪文学的一个轮廓(总序)
一种“凌绝顶”的意境(译本序)
夜航
人类的大地
作者简介
摘要
    李维埃看着贝勒罕。这个人过二十分钟就会下车,就会疲倦而迟钝地混入人群里去。他也许会想:“我累坏了…一这倒霉的差事!”他可能会对妻子承认某些东西,比如:“这里比安第斯山上空可强多了。”然而,所有人们那么珍惜的一切,差一点就已经跟他无缘了,他刚才就尝到了这种困苦的滋味。他刚刚在摆好了布景的舞台的背面度过了几小时,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再见到这座光明的城市,甚至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否还能恢复男人们的所有那些小毛病,能不能再见到他童年时代的那些既讨厌又可爱的女朋友。“在任何一群人当中,”李维埃想道,“都有一些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人,这些人其实是一些超凡的信使。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除非……”李维埃害怕某些赞美者。他们并不理解冒险的神圣性质,因此他们的赞叹歪曲了冒险的意义,把人给贬低了。然而贝勒罕却接近保持了他的伟大和崇高,只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更好地了解在某种时候见到的世界的价值,因为他以笨拙的轻蔑回绝了庸俗的赞赏。因此李维埃祝贺他说:“您是怎么取得成功的?”他喜欢这个飞行员,因为他朴实地谈论自己的职业,因为他谈起自己的飞行时就像铁匠师傅谈及自己的铁砧―般。
    贝勒罕首先解释说他的退路被截断了。他差不多像是在道歉说:“因此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到后来,他什么也看不见了,大雪使他眼花缭乱。但是猛烈的气流救了他,把他举到了七千米的高空。“在整个航行过程中,我大概一直是紧贴着山脊飞行的。”他也谈到了陀螺仪,必须把它的进气口换个位置,因为飞雪堵塞了它的进气口。“你知道,这是会结冰的。”后来,另外几股气流又把贝勒罕摔了下来,一直掉到三千米的高度,但他当时并不明白怎么他还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撞上。这是因为他已经飞到了平原上空的缘故。“我飞入纯净的天空后才突然发现了这一点。”他很后解释说,当时他感到自己好像是从一个山洞里钻了出来似的。
    “门多萨也有暴风雪吗?”
    “没有,我降落的时候晴空无风,不过暴风雪曾经紧紧追赶着我。”
    他说他描述这场暴风雪,那是因为这毕竟是十分奇怪的。“风暴的头顶高高耸进雪花飞舞的云层,而它的底部则像一股黑色的熔岩在平原上翻滚。城市一座接一座地都被吞没了。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这种景象……”接着他沉默下来,进入了某种回忆。
    李维埃转身向着督察员说:
    “这是太平洋的飓风,给我们的通知来得太晚了。这些飓风从来都没有超出安第斯山的范围。”
    “人们没能料到它会向东推进。”
    督察员对此一无所知,只好表示赞同。
    督察员似乎犹豫起来,他转身朝着贝勒罕,喉结动了一动。但是他并没有吱声。经过思考之后。他又恢复了他那忧郁的严肃神态,眼睛直瞪着前方。
    他随身都携带着这种忧郁,就像随身携带着一件行李一样。他头天到达阿根廷,应李维埃的召唤前来处理某些事务,他常因自己的一双大手和督察员的尊严而感到尴尬。他既没有权利对异想天开的念头表示欣赏,也没有权利对兴奋狂热的激情表示赞叹。他只能根据个人的职责欣赏准时。他没有权利和别人一道喝上一杯,和别人称兄道弟或者大胆地说上一句双关语逗乐。除非是在很好难得的偶然情况下,他在同一个中途站上碰上了另一位督察员。
    “做一个法官可真难。”他想道。
    说真的,他并不审判,而只是点头。由于他一无所知,因此在所有他碰到的问题上,他总是慢条斯理地点着头。这举动使心怀鬼胎的人惶惑并且有助于设备的保养。他不怎么受人爱戴,因为督察员这个职务并不是为了爱的乐趣而是为了起草报告才创设的。自从李维埃写了:“请督察员罗比洛向我们提供报告,而不要做诗。督察员罗比洛在鼓舞员工的士气时应恰当地使用其权限。”之后,他就在他的报告中放弃了新的工作方法和解决技术问题的建议。从此他就像关心自己的一日三餐那样关心着人们的疏忽和懈怠,如饮酒的机械师,熬夜的机场场长,着陆时机身蹦跳的驾驶员等。
    李维埃对他们评价是:“他不太聪明,因此他能恪尽职守。”李维埃所定的一条规则,对他自己而言,就是要了解人,而对于罗比洛来说他了解的就只有规章制度。
    “罗比洛,对所有推迟了出发时间的人,”李维埃有对他说,“你应该取消他的准时奖。”
    “即使是出于不可抗力?即使是由于大雾?”
    “即使是由于大雾。”
    罗比洛为自己有一位这样强有力的领导而感到某种自豪,以致连他也不担心处事不公了。而且罗比洛自己也从这种如此咄咄逼人的权力中吸取了几分威严。
    P17-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