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

  • 字数: 220.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法)蒙田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6076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人灰感情冷峻的观察家。《蒙田随笔集》作为一部哲理散文,不仅在法国散文目前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散文目前也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知识很好不错和批评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内容简介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人灰感情冷峻的观察家。《蒙田随笔集》作为一部哲理散文,不仅在法国散文目前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散文目前也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知识很好不错和批评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作者简介
作者:(法)蒙田 译者:马振骋
蒙田(1533-1592);法国思想家、散文家。出生于商人家庭,在哲学上,以怀疑论挟击教会封建制度,批判经院哲学,反对灵魂朽之说,崇高自我研究“形而上学”。他的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和莎士比亚等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
目录
译本序
卷一
收异曲同工之效
论撒谎
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论学究式教育
论儿童教育
论退隐
论西塞罗
论反奢侈法
论祈祷
卷二
论人的行为变化无常
公事明天再办
论良心
论授勋
论书籍
论残忍
论荣誉
论信仰自由
胆怯是残暴的根由
卷三
论功利与诚实
论悔恨
论三种交往
论维吉尔的几首诗
论身居高位的难处
论虚空
论意志的掌控
摘要
    收异曲同工之效
    我们一旦落人曾受过我们侮辱的人之手,而他们又对我们可以恣意报复时,软化他们心灵很常用的方法,是低声下气哀求慈悲与怜悯。然而相反的态度如顽强不屈,有时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
    威尔士亲王爱德华,曾长期统治我们的居耶纳地区,他的遭遇与身世中有许多值得~书的伟大之处。他遭到了利摩日人的莫大羞辱后,用武力把他们的城市攻了下来。村民包括妇女与儿童,都被抛下遭受屠杀,高声求他宽恕,还在他脚边跪了下来,都无法使他住手;只是在他率部进入城内时,看到三位法国贵族怀着非凡的勇气,单独抵抗他的军队乘胜进击时才下令停止。他对这样的勇敢精神不胜钦佩,怒气也煞了下来,礼待这三个人,连带也饶恕了全城的其他居民。
    埃皮鲁斯君主斯坎德培追杀手下一名士兵。士兵忍气吞声,百般哀求,试图平息他的怒火,很后无奈手握宝剑等待着他。这番决心却打消了主人的怒气,看到他准备决一死战不由很好钦佩,也就宽宥了他。(有的人没有读过这位君主的神勇事迹,看了这个例子或许会有另一种不同的解释。)
    康拉德三世围攻巴伐利亚公爵盖尔夫,不顾对方如何卑躬屈膝迎合他,他赐予的优选的宽恕是允许那些同公爵一起受困城里的贵妇人,徒步安全撤离,并随身带走她们能带走的一切东西。她们深明大义,决定把丈夫、孩子和公爵本人都驮在背上。皇帝看到她们那么高尚贤淑,高兴得喜极而泣,以前对公爵不共戴天的仇恨也就一笔勾销,今后和和气气对待他和他的家庭。
    上述两种方法都很容易打动我。因为我这人生性宽容怜恤,狠不下心来,从而同情比尊敬更适合我的天性。可是对斯多葛派来说,怜悯是一种邪恶的感情,他们要我们帮助不幸的人,而不是软下心来去同情他们。
    这些例子在我看来是合适的,尤其因为看到受这两种方法袭击与考验的心灵,能够承受其中一种方法毫不动摇,对另一种方法却又低头认输。是不是可以说,动恻隐之心是和气、温良或软弱的表现,因而那些天性柔弱的人,如妇女、儿童和庸人,更易陷入这种情态;而蔑视眼泪与哀求,只认为美德凛凛然不可侵犯,这才是崇高坚强的灵魂的体现,对不屈不挠的大丈夫行为怀有的爱戴与钦佩。
    可是惊异与钦佩对于没有那么高尚的心灵也可产生同样的效果。底比斯人可以作为例子。他们要求法庭对某些将军处以极刑,因为他们任期过后没有交出兵权,佩洛庇达在这些控诉下屈服了,哀告求饶保证不再重犯,勉强获得了宽恕,而伊巴密浓达则相反,他把自己的功勋颂扬一番,自豪放肆,要老百姓记住。大家听了再也无心投票,散会时大大赞扬这位人物的胆略与勇气。
    老狄奥尼修斯经过长期苦战,攻下了勒佐,并俘获了菲通统帅。菲通是个正人君子,曾英勇地负隅顽抗,老狄奥尼修斯要在他身上进行残酷的报复。他首先对菲通说,他在前如何下命令把他的儿子和其他亲族都淹死了。菲通淡然回答说他们那要比他过得幸福。然后他命令刽子手扒下菲通的衣服,押着他满城游街,还残酷地鞭打他,恶言恶语羞辱他。但是他态度自若,勇敢面对。他甚至还神色严峻地高声宣告,不让祖国落入暴君之手是他愿意为之而死的光荣辉煌的事业。并警告对方将遭到神的惩罚。狄奥尼修斯从自己部队士兵的眼中看出,他们不但没有被这位败将的挑衅性言辞激怒,反而看不起自己的优选者以及他的得胜;这种非凡的勇气叫他们吃惊,为之动情,酝酿反叛,还可能从他的卫队手里劫走菲通,于是他下令停止折磨,派人悄悄把他投入大海淹死。
    当然,人都是出奇地虚荣、多变、反复无常。很难对人作出标准统一的评价。从前,庞培对马墨提人很好反感,只因为公民芝诺愿意单独承担大众的责任,并要求独自接受惩罚,而对全城市民网开一面。苏拉在佩鲁贾城内也显示出同样的美德,却对己对人都没有得到一点好处。
    然而与前面的例子截然相反的是亚历山大,他是天下靠前勇士,对战败者极其宽厚。他经过苦战以后袭击加沙城,遭遇守将贝蒂斯。亚历山大在围城时亲眼目睹过他打仗勇冠三军,现在他孤身一人,手下士兵都已溃逃,他的武器已经折断,遍体鳞伤,血迹斑斑,被好几个马其顿人团团围住,四面八方受到攻击,他依然奋战不止。亚历山大打赢这场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除了其他损失以外,自己身上还添了两处新伤,因而愤怒之至,对他说:“贝蒂斯,你要死也不会让你死,你听着,一个俘虏会遭到的各种各样的苦刑,都让你尝个遍。”另一个听了不但面不改色,反而神态傲慢不逊,面对他的威胁不说一句话。亚历山大看到他顽固骄傲,一声不出,说:“你没有屈过膝?你没有讨过饶?好吧,我要打破你的沉默,要你发出声来,我就是不能让你说出一句话,至少会让你发出一声呻吟。”他怒上加怒,下令刺穿他的脚跟,把他缚在一辆车子后,把他活活拖死,粉身碎骨。
    是不是在他看来勇敢不足为奇,于是既不欣赏,也不尊重,或许是他认为勇敢只是他个人的特性,看到别人身上的勇敢不亚于自己,就妒性大发,或许是他天生残暴一发不可收拾?
    说实在的,如果他的脾气可以制的话,那么在占领和掠夺底比斯城的过程中,看到那么多勇士溃不成军,失去集体自卫的能力,都成了刀下之鬼,令人惨不忍睹时,他就可以这样做了。那次屠杀了六千人,没有一人逃跑或求饶,恰恰相反,人人都视死如归,在满街乱跑时遇到得胜的军队还有意挑衅,以求光荣一死。即使全身是伤也不屈服,只要一息尚存就寻思报复,只有拼死一个敌人后自己才甘心死去。这样悲壮的场面引不起他一点怜悯,时间也不够他亚历山大用来报仇雪耻,不流尽很后一滴血这场屠杀是不会停止的。很后只有放下武器的人、老人、妇女和儿童才幸免于难,其中三万人当了奴隶。
    P4-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