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谢利

谢利

  • 字数: 437.0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英)夏·勃朗特
  • 出版日期: 2013-02-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5957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8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谢利》是英国有名作家夏·勃朗特的名作。为了服资金周转上的困难,羊毛厂长主罗伯特用爱情做筹码,向心高气傲的富姐谢利求婚,而他真正喜欢的却是温柔可人的卡萝琳。谢利不屑一顾地拒绝了他。当罗伯特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后,与苦苦守侯的卡萝琳结了婚,而谢利也与罗伯特的弟弟服了重重障碍,有情人终成眷属。
目录
译本序
第一章 利未人
第二章 大车
第三章 约克先生
第四章 约克先生(续)
第五章 洼地的小屋
第六章 科利奥兰纳斯
第七章 几位副牧师来吃下午茶
第八章 挪亚和摩西
第九章 白莱亚曼斯
第十章 老处女
第十一章 菲尔赫德
第十二章 谢利和卡罗琳
第十三章 又是谈公事
第十四章 谢利想通过行善获得拯救
第十五章 唐先生的《出埃及记》
第十六章 圣灵降临周
第十七章 学校盛宴
第十八章 奉劝斯文读者略过本章 ,下等人物在此登场
第十九章 一个夏夜
第二十章 明天
第二十一章 普赖尔太太
第二十二章 两种生活
第二十三章 晚间出访
第二十四章 死荫的幽谷
第二十五章 西风起矣
第二十六章 旧习字簿
第二十七章 第一个才女
第二十八章 菲比
第二十九章 路易斯.穆尔
第三十章 露悉奇一阡悔所
第三十一章 姑夫和内侄女
第三十二章 学童和山林女神
第三十三章 马丁的妙计
第三十四章 家庭迫害案――虔诚地坚持履行宗教义务的范例
第三十五章 情况有所进展,但不很大
第三十六章 写于课室
第三十七章 结束
摘要
    靠前章
    利未人①
    近年来,副牧师像瓢泼的阵雨落在英格兰北部。他们密布在丘陵上,每个教区都有一两个副牧师。他们年纪很轻,十分活跃,大概可以做许多有益的事情。但是,我们要说的不是近年来的情况。我们是要回顾本世纪(2)初的情况。近年来――这几年来,尘埃弥漫,太阳猛毒,炎热干燥。我们要避开正午,把它忘却在午睡中,在熟睡中度过午刻,梦想黎明。
    读者,如果你以为这个开场白是要为你写爱情小说什么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指望出现多愁善感,诗情画意和虚幻缥缈的东西吗?你希望看到热情、刺激和通俗闹剧吗?请你安下心来,别存这些希望,把希望的标准定得低些。你要看到的是种真实的、实在的、实际的事情;是种像礼拜一早晨那样毫无浪漫气息的事情,礼拜一早晨,凡是有工作的人,一觉醒来,便知道他们必须起床,到工作的地方去。这也不是接近肯定地说,你就不会领略到刺激的滋味,也许到饭吃了一半或者吃完的时候,可以多少尝到一点,不过,菜单已经排定,端上桌来的靠前道菜,将是个天主教徒――唔,甚至是个国教徒――在受难周的耶稣受难日吃的一道菜。那是道加醋不加油的冷扁豆,不发酵的面包加苦野菜,而且没有烤羊肉。
    我说,近年来,副牧师像瓢泼的阵雨落在英格兰北部。可是,在1811到1812年间,那种豪雨还没有下过。当时,副牧师很稀少,既没有“牧师补助金”,也没有“增设副牧师者协会”向衰老的教区长和在职牧师伸出救援之手,给他们一笔钱去雇个牛津或剑桥出身的精力充沛的年轻同行。目今这些使徒的继承者,这些普赛博士③的门徒和宣传工具,当时都还正在摇篮的毯子下面孵化,或者还正在洗手盆里领受婴孩洗礼,经受再生呢。你光是看着他们齐眉戴顶意大利熨法的双折边网状小帽,简直猜不出哪个是事先授了圣职,是圣保罗,圣彼得,圣约翰特予承认的继承者。而在一群穿着长睡衣的人中,你也看不出其中哪个今后将要穿着白法衣去无情地磨练他的教区居民的心灵,哪个将穿着一件在讲坛上高高挥舞的衬衫似的衣服,而使那些老派牧师不舒服得不知所措,因为这种衣服从来都没有飘得比读经台还要高。
    不过,即使在副牧师稀少的那些日子里,副牧师也有的是,奇花异草固然稀罕,要找还是找得到。且说约郡西里亭某个得天独厚的教区,就可以夸下海口说,在方圆二十英里地面上,正有三个亚伦血统的人物在如花吐艳般茁长着。读者,你就可以看到这三个人了。请跨进惠因伯利郊外这所带有花园的整洁的屋子,朝那个小客厅走进去,他们正在那儿吃饭。让我来把他们向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唐先生,惠因伯利的副牧师;这位是马龙先生,白莱亚菲尔特的副牧师;这位是斯威廷先生,南尼利的副牧师。这儿是唐先生的下处,也是一个叫做约翰.盖尔的小布商的住宅。今天是唐先生做东道,请他两位同行来叙叙。你我不妨也进去凑凑热闹,增广一下见闻。不过,此刻他们正在吃饭,咱们就趁他们在吃饭,在一旁聊聊吧。
    这三位先生都正当青春时期,他们都拥有那个令人发生兴趣的年龄的一切活力――这种活力,他们那些精力衰颓的老牧师一定乐意将它纳入尽忠牧师职守的正轨,还常常发愿要把这种活力用于孜孜不倦地监督学校教育,经常访问他们各自的教区的病人。可是,这些年轻的利未人却觉得这是乏味的工作;他们宁可把精力浪掷在一连串的活动上,这种活动,虽说在别人看来,似乎比织工织布还无聊,还单调,却仿佛会使他们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消遣似的。 我指的是他们彼此之间的奔来赶去,来来往往于他们各自的下处,这不是什么相互拜访,而是种三角式的拜访。一年到头,春夏秋冬,继续不息。季节和天气都毫无影响,他们有的是无法理解的热情,不怕冰雹飞雪,不怕刮风下雨,泥泞灰沙,出去吃午饭,喝午茶,或者彼此一起吃晚饭。究竟是什么东西吸引他们这样做,实在很难说得上来。吸引他们的并不是什么友谊,他们每次碰面都要吵架;也不是宗教信仰,他们之间是从来不提这个的。他们也许偶尔谈论神学上的问题,可是,有关虔敬神明,决不来。吸引他们的也不是因为他们好吃爱喝,他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下处本来就可以像在他们同行的下处那样,吃到可口的肉、布丁、新鲜面包,喝到浓茶。盖尔太太,霍格太太,惠普太太――他们各自的女房东――都斩钉截铁地说:“这只是要给人家添麻烦罢了。”所谓“人家”,这几位好太太指的自然是她们自己,因为,说实在,他们搞了这套闯来闯去的名堂,她们就得不断地“煎煎炸炸”下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