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鬼作家

鬼作家

  • 字数: 8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美)菲利普·罗斯 著;董乐山 译
  • 出版日期: 201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5484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9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罗斯的早期代表作,通过一个替人捉刀代笔的作家的故事,将罗斯作品中出现频率优选的作家祖克曼(有时候是故事的主人公,有时候充当故事的旁观者)的个人经历有机融入时代背景,以讽刺幽默为特色,集中反映了罗斯惊人的洞察力与文学造诣。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中年作家回忆自己年轻时代的故事。当时二十三岁的主人公内森·祖克曼已经出版了一批短篇小说,并且收到了自己最崇拜的作家E.I. 洛诺夫的邀请,前往对方位于伯克希尔山的家中做客。在那里,内森见到了洛诺夫夫妇与他们收养的一个女学生艾米·贝莱特,他当即被艾米独特的魅力所倾倒。但让内森意想不到的是,在与自己的偶像相处的过程中,对方的妻子霍普突然失控。而在之后的留宿中,内森发现了洛诺夫与艾米的不伦恋情,更震惊于艾米作为《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原作者的离奇经历。
与此同时,关于内森的过去亦由他自己的回忆缓缓展开,关于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因写作犹太家族亲人的小说而与家人闹不和的经过等等故事
作者简介
    在美国,素有文坛3L(Living, Literary,Legend,意为文学活神话)之称的菲利普?罗斯是获奖专业户,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和批评家的青眯,获奖颇多,其中包括美国犹太人书籍委员会的达洛夫奖、古根海姆奖、欧?亨利小说奖和美国文学艺术院奖,他本人也在1970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其主要获奖作品还有《遗产》(1991)(获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夏洛克战役》(1993)(获福克纳奖),《萨巴斯剧院》(1995)(获全国图书奖)。
    1997年,菲利普?罗斯凭借《美国牧歌》问鼎普利策文学奖。
    1998年,他在白宫被授予美国国家艺术奖章。
    2002年,他摘得美国艺术文学院颁发的优选奖项——小说类金奖。他还曾两度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三度折桂笔会/福克纳奖。
    2005年,他的小说《反美阴谋》被美国历史学家协会誉为“描写2003-2004年的美国的不错历史小说”。
    最近,罗斯又获得了笔会颁发的两项最负盛名的大奖:2006年笔会/纳博科夫奖和2007年笔会/索尔?贝娄美国小说成就奖。罗斯的作品还被选编进《美国经典文库》,他是美国文学目前被列为“正典”的作家中专享还在世的一位并且已连续多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竞争力的候选者之一。2011年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
    罗斯是专享的一位由美国书院为其出版权威版全集的至今健在的作家。八卷本的全集预计于2013年全部出齐
目录
《鬼作家》无目录
摘要
    那是二十多年以前――我当时才二十三岁,刚刚写作了我的第一批短篇小说,并且得到了出版,像许多在我之前的Bildungsroman中的主人公一样,已经在考虑自己的大部头Bildungsmman了――十二月的一个下午,天快要黑的时候,我到了这个伟人的隐居处去见他。那所木板农舍是在伯克希尔山上一千二百英尺高的一条土路的尽头,然而从书房里出来向我隆重表示欢迎的人物却穿着一套斜纹呢的衣服,一条丝织的蓝领带用一只没有装饰的银别针夹在一件白衬衫上,脚上是一双牧师穿的擦得锃亮的黑皮鞋,使我觉得他是刚从擦鞋摊上走下来,而不像是从艺术的祭坛上走下来。我定下神来以后,才注意到他抬着下巴颏儿的那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贵族气派,或者他坐下身去之前整一整衣服的那种细心的,甚至有点过分讲究的帝王风度――老实说,我当时只想到自己怎么会像碰到奇迹一样,凭我没有文学气息的出身,居然能到这里,来到他面前,因此根本没有工夫注意到什么―但是在这以前,我对E.I.洛诺夫的印象是他看上去应该像个地方上的督学,而不是像这一带自梅尔维尔和霍桑以来最有性的小说家。 这并不是说,纽约流传的关于他的闲话使我预计会遇到更加宏伟的场面。当我最近在出版商初次为我在曼哈顿举行的酒会上――我是搀扶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编辑的胳膊去赴会的,我兴奋得像个初上银幕的新星一样――在批评家们面前提到洛诺夫的名字时,在场的才子们几乎马上就把他一语带过了,就好像这是一个笑话一样:他那一代的一个犹太人,而且还是个移民之子,居然娶了新英格兰一家名门望族的闺秀,这些年来还一直住“乡下”――这就是说,住在鸟鸣兽语、树林密布的goyish的荒野里,美国当初就是在那里发源的,也早已在那里告终了。但是,由于我在那次酒会上提起的别的名人,在那些熟知内情的人看来也都是有点可笑的;因此,我对他们在提起这位有名的乡间隐士时所说的嘲讽的话,也就抱有怀疑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根据我在那次酒会上的所见所闻,我开始明白,躲在一千二百英尺的高山上,只与鸟兽和树林做伴,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管他是不是犹太人,未尝不是一个好主意。 他带我进去的那间起居室整洁、舒服、简单:一块用钩针编织的圆形大地毯,几把套着椅套的安乐椅,一张旧沙发,靠墙长长的一排书架,一架钢琴,一部电唱机,一张橡木的大阅览桌,上面整齐地堆满了报纸和杂志。在白色的护壁镶板上面,淡黄色的墙上几乎是空空如也,只有五六幅水彩画习作,画的是不同季节里的这幢旧农舍。在放了靠垫的窗座和整齐地束起来的本色棉质窗帘的外面,我可以看到发黑的高大枫树上光秃秃的树枝和白雪皑皑的田野。纯洁。肃穆。简朴。遁世。你的全部精力、才华、创造性都留下来用在这绞尽脑汁的崇高超然的事业上了。我看了一下四周,心里想,这才是我要过的生活。 洛诺夫把我带到壁炉前面的一对安乐椅前,让我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后,便把炉前的挡板挪开,往里张望了一下,看一看风门是不是打开着。他用火柴点燃了引火物,那引火物显然早已放在那里,准备我们见面时用的。然后他把挡板又放回原地,分毫不差,仿佛是嵌到炉前一条槽里似的。在看清楚了木块已经燃着――确信他已成功地生起火而没有危及这所有二百年历史的房屋或其中的住户,他感到心满意足――以后,他终于准备就绪,可以同我谈话了。他用他那双动作敏捷纤巧得近乎于女人的手,把两条裤腿的折痕一提,在他的椅子上就了座。对于像他那样肥胖壮实的人来说,他的动作显得特别轻快利落。 “你喜欢怎么称呼你才好?”艾曼尼埃?伊萨多尔?洛诺夫问道,“叫内森,内德,还是内特?还是你喜欢有另外接近不同的叫法?”他还告诉我,他的朋友和熟人都叫他曼尼,我也应该这么叫他,“这样谈话就容易些。” 我想未必能那样,但我还是用微笑表示:尽管这必然会使我感到多么轻飘飘,我还是遵命照办。做主人的接着为了进一步让我不感到拘束,要我谈谈我的经历。不用说,在1956年的时候,我的经历是没有什么值得一谈的,特别是对这么一个见多识广、思想深刻的人,我认为当然是没有什么值得一谈的。我在纽瓦克一个既不算富有也不算穷苦的居民区里,由溺爱的双亲扶养大的;我有个弟弟,别人都说他很崇拜我;不论在本地一所很好的中学里,还是后来在一所名牌大学里,我的学习成绩都没有辜负历代祖先对我的期望;毕业后我在离家一个小时车程的军队工作,为狄克期炮台的一位少校写宣传稿,尽管那时征召我的躯体去供屠杀的那场战争在朝鲜正在血淋淋地结束之中。自从退伍以后,我一直住在百老汇南端一所没有电梯的五层楼上从事写作。我的女朋友来与我同居,收拾这屋子时,称它是一个不守清规的和尚的家。P3-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