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艺

诗艺

  • 字数: 8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阿根廷)博尔赫斯
  • 出版日期: 2011-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5305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4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诗艺》是一本介绍文学、品位。以及博尔赫斯本人的书。一九六七年秋,博尔赫斯到哈佛大学客座演说,就历代作家和文本展开对话,娓娓道来,收放自如。《诗艺》以演说的录音带为基础编辑出版,广征博引,涉及从古至今许多文学现象。
身为一位作家对我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个身份对我而言很简单,就是要忠于我的想象。我在写东西的时候,不愿只是忠于外表的真相,而是忠于一些更为深层的东西。我会写一些故事,而我会写下这些东西的原因是我相信这些事情——这不是相不相信历史事件真伪的层次而己,而是像有人相信一个梦想或是理念那样的层次。
诗与语言都不只是沟通的媒介。也可以是一种激情,一种喜悦——当理解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认为我真的了解这几个字,不过却感受到内心起了一些变化。这不是知识上的变化,而是一个发生在我整个人身上的变化。发生在我这血肉之躯的变化。
作者简介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翻译家。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曾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
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老虎的金黄》,短篇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等。
目录
第一讲 诗之谜
第二讲 隐喻
第三讲 说故事
第四讲 文字—音韵与翻译
第五讲 诗与思潮
第六讲 诗人的信条
论收放自如的诗艺
摘要
    他最广为人知的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我在三四天前构思这场演讲的时候想到了这个点子——这首诗奇怪的地方在于内容写的就是诗的经验。你一定会背这一首诗,不过我还是要各位再听一次这首诗最后几行是如何的波涛汹涌、如雷贯耳,之后我觉得我像是在监视星空一颗年轻的行星走进了熠熠星空,或像是体格健壮的库特兹他那老鹰般的双眼盯着太平洋一直瞧——而他所有的弟兄心中都怀着荒诞的臆测彼此紧盯——他不发一语,就在那大然山之巅。我们在这里就有了诗意的体验。乔治·查普曼①是莎士比亚的好朋友,也是他的死对头,他当然已经作古了,不过就在济慈读到他所翻译的《伊利亚特》或是《奥德赛》的时候,突然间他又活了过来。
     我记得爱默生曾经在某个地方谈过,图书馆是一个魔法洞窟,里面住满了死人。当你展开这些书页时,这些死人就能获得重生,就能够再度得到生命。
     谈到柏克莱主教(请容我提醒各位,他可是预言美国将会壮大的先知),我记得他曾经写过,苹果的味道其实不在苹果本身——苹果本身无法品尝自己的味道——苹果的味道也不在吃的人嘴巴里头。苹果的味道需要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一本书,在一套书,或许也在一座图书馆身上。究竟书的本质是什么呢?书本是实体世界当中的一个实体。书是一套死板符号的组合。一直要等到正确的人来阅读,书中的文字——或者是文字背后的诗意,因为文字本身也只不过是符号而已——这才会获得新生,而文字就在此刻获得了再生。
     我现在想到了一首大家都知道的诗;不过或许你们从来都没注意到,这首诗其实有点奇怪。完美的词藻在诗中看起来一点都不奇怪;它们看起来好像都很理所当然。所以我们很少会感激作家们经历过的痛苦。我想到了一首十四行诗,这首诗是一百多年前住在伦敦的一位年轻人写的我想他就住在汉普斯坦吧!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