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黑色恶作剧

黑色恶作剧

  • 字数: 118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伊夫林.沃
  • 出版日期: 2014-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6393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轻松诙谐的英式幽默令人欲罢不能,辛辣反讽的情节转折却又不乏深度。同时,这部作于七十年前的作品又站在一个与当今世界截然不同的视角探讨了野蛮与文明的关系。
英国二十世纪知名作家伊夫林·沃的第三部小说,将英式幽默与黑色反讽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让人捧腹又不乏深度。同时,对于习惯性地为所有落后地区的风土人情涂上浪漫色彩的当今读者而言,这部作于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作品不失为一剂极好的解药:蛮荒不等于淳朴,无知不等于天真。 书中同时配有9幅俏皮传神的作者亲笔插画。
内容简介
《黑色恶作剧》是创作于1932年的一部讽刺小说。作品叙述男主人公去非洲旅行,打算助阿扎尼亚国年轻的皇帝治理国家,发展现代化。后他闹剧般地当上了首相,并以自己西方的施政方式强行推行"文明计划",结果事事遭碰壁,闹出一连串的笑话和尴尬。小说尖锐讽刺20世纪在非洲的英法殖民主义者虽然以"西方文明"的面貌称世,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显得既愚蠢又野蛮,他们企图强加于非洲人的乌托邦主义理论和完美理想在现实中被打得粉碎。
作者简介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英国著名作家,被誉为英国二十世纪很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文体家之一。他很优秀的作品包括早期的讽刺小说《衰落与瓦解》、《邪恶的肉身》、《黑色恶作剧》、《一把尘土》等,创作中后期则有长篇巨著《故园风雨后》、描写二战的《荣誉之剑》三部曲以及自传《一知半解》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摘要
    最初几趟火车导致了不少居民的死亡,因此老百姓有一阵子并不欣赏这个初来乍到的新生事物的速度和力量。不久,他们变得更加谨慎,而车次也少了起来。阿穆拉特已草拟了一份详细的直达列车、地方列车、货运列车还有水陆联运列车的时间表,以及有关低价返程车票和游览票的计划书;他还印制了一张覆盖全岛的详细网络地图,展现了铁路线的未来发展。可是铁路却成为他一生最后一项伟大的业绩:铁路开通后不久,他就突发昏迷,从此再没恢复意识。由于他享有永生的盛名,在经久持续的传言攻势下,大臣们抵挡了三年,才最终胆战心惊地向公众宣布了他逝世的消息。此后几年里,阿扎尼亚帝国大铁路公司对于创立者所开发的铁路线无能为力。当塞思从牛津返回时,铁路还每周运营一次。当时,货运列车车头后拖的是一节破旧的、孤零零的特等客车厢,铺着褴褛的长毛绒垫,列车要两天才能跑接近程,夜里则停靠在卢默,因为当地一家希腊旅店店主向铁路公司的总经理递交了一份颇有利益的合同;而火车的晚点,照正式的说法,是由火车头车灯不稳定的功效引发的,另一个因素则是萨库尤人对火车的持续运营不断进行阻拦和破坏。
     阿穆拉特还推出了其他的变革,其轰动效应都不及铁路,不过依然值得注目。他提出废除奴隶制,此举引起了欧洲新闻界的热烈支持。这项法律以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显著地张贴在首都各处,每个外国人都能阅读到,但它从未在其他地区公布,也没有被翻译成任何本土语言。古老的体制依然维持着,不过人们预计欧洲人早晚会开始干涉。皇帝的聂斯脱利教派的宗教背景使他在和白人打交道时游刃有余,而此时,他宣布基督教为帝国的官方宗教,同时保留了伊斯兰教和异教国民接近的信仰自由。他允许并鼓励传教士进入本国。很快,戴博拉多瓦就有了三位主教,他们分别属于英国圣公会、天主教,以及聂斯脱利教派,并出现了相应的三大教堂。此外,还有贵格会、摩拉维亚教、美国浸信会、摩门教,以及外国捐助人大力资助的瑞典路德教传教机构等。这一切使金钱流入了新的首都,也提高了他在国外的声望。不过,他防范欧洲入侵的主要措施是一支一万人的武装部队,受普鲁士军官的训练。他们的军乐队、正步走,以及考究的制服起先遭受了些许揶揄。接着,发生了一件国际大事。一位外国商业代理人在治安混乱的海岸边一所房子里被刀捅伤了。于是,阿穆拉特在英国圣公会大教堂前的广场上公开对犯人们处以绞刑,而罪行的目击证人只有两三人,其证据并不充足,但据说会有赔偿。一支惩罚军队登陆了,其中一半是欧洲人,一半来自内陆的本土部队。阿穆拉特派了新组建的军队实施抵抗,将对手逼迫到海边,使他们溃不成军,在他们自己舰队的炮口下将他们屠杀。6名校级欧洲军官无奈投降,被绞死在战场上。在阿穆拉特凯旋返回首都时,他将一座银质的胜利女神祭坛献给了白神父。
     他的声望遍及高地,成了超人般的人物。“向阿穆拉特保证”也成了神圣庄严的誓言。只有阿拉伯人对此依然无动于衷。于是,他封这些人为贵族,将伯爵、子爵、侯爵等头衔颁给主要家族的头领们,不过这些严肃、贫穷的人,他们的家谱可追溯到先知时代,宁愿保留自己的原始家姓。他把女儿嫁入一个古老的苏丹家族,可是那小伙子对这种提拔和强制性的入国教洗礼毫无热情。此次婚姻被阿拉伯人视为巨大的耻辱,长辈们是不会愿意骑上血统卑贱的马的。印度人大量拥入,他们渐渐融入国家的商贸业。玛托蒂的大宅变成了廉价公寓、宾馆或办公楼。不久,市场后面纵横交错的陋巷成了“阿拉伯区”。
     P6-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