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回忆波德莱尔

回忆波德莱尔

  • 字数: 16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法)泰奥菲尔·戈蒂耶(Gautier.T.)
  • 出版日期: 201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5444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学史的作家如恒河沙数,大多数被历史长河淘尽,一部分因写下煌煌巨著而彪炳史册,而以薄薄一部作品流芳千古的寥寥无几。波德莱尔就是难得的一位。他以一部诗集《恶之花》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目前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他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这样一位巨人曲折的生活经历和感情方面的经历,是广大波德莱尔粉丝急于想了解的。此书是一位巨匠诗人、一代文体大师对另一巨匠诗人的描绘,绝对的美文!印象派批评!网上有读者称“此书必成千古句,留待后人细品之”。此部作品比一般英美散文更通俗更具可读性,写了波德莱尔许多逸事,能满足一般读者的好奇心理,又罗列了波德莱尔的诗、文、书信的菁华,可谓从一斑可窥全豹。作者是波德莱尔生前好友,《恶之花》就是献给他的,作者戈蒂耶本身鼎鼎大名,是唯美主义领军人物,写过极具争议的小说《莫班小姐》。译陈圣生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诗学的真正学者,文笔了得,字字珠玑。此番译与文的搭配,勘称完美。
内容简介
此书以法国有名小说家、诗人、艺术理论家戈蒂耶的《回忆波德莱尔》为主体。翻开《恶之花》扉页,这一近代最负盛名的抒情诗集就是提赠给本书作者的。波德莱尔称他为“非常亲爱和非常尊敬的老师与朋友”。他在波德莱尔去世不到半年就写下了这篇情意深切而又洋洋洒洒的大文,既是回忆录,又是风格别致的传论。书中还收入波本人的诗、文、书信等精华,确实是对这位非凡诗人的极好的回忆与纪念。盖伊·桑称之为“传记杰作”,散文中的“珠玉”,一字一句都更移不得。
作者简介
泰奥菲尔·戈蒂耶是法国唯美主义先驱,“为艺术而艺术”的倡导者。1835年发表小说《莫班小姐》,此篇小说序言被公认为唯美主义宣言。他提出“文学可以无视社会道德”的主张,反对文学艺术反映社会问题,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其完美的形式,艺术家任务在于表现形式美。1840年发表诗集《西班牙》,力图用诗来表达造型艺术。代表作《珐琅和雕玉》是他美学观的具体实践。被奉为艺术的典范。戈蒂耶还撰写小说、游记、戏剧、随笔 、回忆录及大量评论。小说还有《木乃伊传奇》、《弗拉格斯上尉》和短篇小说集《青年法兰西》等。
目录
中译本序
波德莱尔的生平和对他亲切的回忆
泰奥菲尔·戈蒂耶
《恶之花》选萃
异国的芬芳
凶手的酒
音乐

劣僧
理想
酒魂
祈祷

幽灵
献给撒旦的连祷
厄运
题于一本被的书
一日终了
《小散文诗》掇英
维纳斯和傻瓜
作画的欲望
每个人的怪兽
醉下去!
射击者
波德莱尔书信选辑
(1)1852年3月27日致欧比克夫人
(2)1852年12月9日致萨巴蒂埃夫人
(3)1853年3月26日致欧比克夫人
(4)1853年5月3日致萨巴蒂埃夫人
(5)1853年5月9日致萨巴蒂埃夫人
(6)1853年12月26日致欧比克夫人
(7)1854年2月7日致萨巴蒂埃夫人
(8)致萨巴蒂埃夫人
(9)1854年2月16日致萨巴蒂埃夫人
(10)1854年5月8日致萨巴蒂埃夫人
(11)1854年12月4日致欧比克夫人
(12)1855年12月20日致欧比克夫人
(13)1856年3月19日致圣伯甫
(14)1856年3月26日致圣伯甫
(15)1856年9月11日致欧比克夫人
(16)1856年11月4日致欧比克夫人
(17)1857年3月9日致圣伯甫
(18)1857年6月3日致欧比克夫人
(19)1857年7月9日致欧比克夫人
(20)1857年8月18日致圣伯甫
(21)1857年8月18日致萨巴蒂埃夫人
(22)1857年8月25日致福楼拜
(23)1857年8月31日致萨巴蒂埃夫人
(24)1857年11月6日致皇后陛下
(25)1857年12月30日致欧比克夫人
(26)1858年2月19日致欧比克夫人
(27)1858年2月27日欧比克夫人
(28)1858年5月18日致圣伯甫
(29)1858年6月14日致圣伯甫
(30)1858年8月14日致圣伯甫
(31)1859年2月21日致圣伯甫
(32)1859年2月28日致圣伯甫
(33)1859年3月7日或8日致圣伯甫
(34)1859年4月29日致普雷-马拉西
(35)1859年5月8日致普雷-马拉西
(36)1859年12月17日(自翁福乐尔)致让娜·杜瓦尔
(37)1860年致圣伯甫
(38)1860年1月20-25日致欧比克夫人
(39)1860年2月17日致瓦格纳
(40)1860年6月26日致福楼拜
(41)1860年10月11日致欧比克夫人
(42)1861年1月5日致欧比克夫人
(43)1861年2月或3月致欧比克夫人
(44)1861年5月6日致欧比克夫人
(45)1861年6月21日致欧比克夫人
(46)1861年12月12或13日致阿尔弗勒·德·维尼
(47)1862年1月底致圣伯甫
(48)1862年1月底致福楼拜
(49)1862年1月31日(自巴黎)致福楼拜
(50)1862年2月3日(自巴黎)致福楼拜
(51)1862年2月3日致圣伯甫
(52)1862年3月17日致欧比克夫人
(53)1863年12月31日致欧比克夫人
(54)1864年5月6日致欧比克夫人
(55)1864年5月10日致昂塞尔
(56)1864年6月11日致欧比克夫人
(57)1864年6月17日致欧比克夫人
(58)1865年1月1日致欧比克夫人
(59)1865年2月3日致欧比克夫人
(60)1865年3月15日致圣伯甫
(61)1865年3月30日致圣伯甫
(62)1865年5月4日致圣伯甫
(63)1865年7月11日致圣伯甫
(64)1866年1月2日致圣伯甫
(65)1866年1月15日致圣伯甫
(66)1866年2月6日致欧比克夫人
(67)1866年2月10日致欧比克夫人
(68)1866年3月20日致欧比克夫人
(69)1866年3月23日(自布鲁塞尔)致欧比克夫人
(70)1866年3月29日(自布鲁塞尔)致卡杜尔·蒙德斯
(71)1866年3月30日(自布鲁塞尔)致欧比克夫人
波德莱尔艺术人生箴言
杂谈波德莱尔对现代诗歌和思想的影响
(英)盖伊·桑
增订后记
摘要
    我们与波德莱尔的初次见面约在1849年年中。那时,我们都住在怪模怪样的费尔南?波瓦萨公寓旁边的皮莫丹旅馆里;在这两个建筑物的厚厚的夹墙内有一梯级过道将彼此连通。这里还萦绕着很久以前罗赞爵爷所钟爱的美人们的幽魂。姣好的玛利丝就在其中。她年轻时曾作为谢菲尔的《宠姬》一画中的原型,后来又作为保尔?德拉罗斯的《冠冕的荣膺者》一画中的主要人物。另一位美人在她全盛时期作过克里尚杰的《女人与蛇》雕像的模特儿,其悲哀的情状宛如狂喜。作品中搏动的强烈的生命力,是雕刻凿刀过去从未达到的,以后也不可能超过它。
     波德莱尔那时几乎还是一个天才的未知数,跃跃欲试,目标的执著使他的灵感倍于寻常之辈;但他那时就已开始在诗人和艺术家这一圈子里享有名望,他们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1830年后的年轻一代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他的声音。他在那个酝酿人们未来声誉的神秘的“文艺中心圈”看来是不错有力的一位选手。我们常听到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但还不知道他的著作情况。
     他的外表惹人注目:头发乌黑,理得很短,有几绺罩在奇白的前额,使他的脸部看起来像撒拉逊人的头盔。他的眼睛颜色如西班牙的烟草,深邃而且炯炯有神,它们所具有的穿透力,也许显得过于专注一些。他的嘴半遮半掩于柔细如丝的髭须下,牙齿洁白而整齐,唇部曲线有如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中的笑容那么富于魅力,还带有冷讽的意味。他的鼻子细巧、高雅,有些拱曲,鼻孔颤动着,似乎总是闻到一股淡淡的芳香。近颚部处有稍大的凹曲,像雕刻师完成他的杰作时收尾的一刀,使他下巴的线条突现。他的两颊刮得很干净,颧骨处透出绯红的色调。他的脖颈几乎跟女人一样雅致、白皙,在衬衫领子翻下来时可以看得很清楚,衬衫上结着印度马德拉斯狭条布的领结。
     他上穿闪亮的黑外套,下着栗色裤子、白袜、精制皮鞋。整个来说,衣着外表无懈可击,而且几乎带有一种英国式的简洁风味。他这样穿着是有意区别于那些头戴毡制软帽,身穿天鹅绒背心、红夹克衫,留着一大把支楞的虬须的搞艺术这一行的人。在他的身上没有过于时髦或造作的东西。波德莱尔在某种程度上放纵于声色,但他宁死也不要“周末的装式”:势利小人会认为这种服装外表是至关重要的,但真正的绅士则感到它与自已极不协调。
     后来他还刮去自己的髭须,因为觉得那只是一种“古玩”,留着既显得孩子气,又有资产者矜夸的意味。将所有多余之物都卸掉之后,波德莱尔的头部便与劳伦斯?斯特恩相仿。他习惯于将拇指支着太阳穴,浑似英国这位幽默作家书前肖像的姿态。
     这就是未来的《恶之花》的作者最初给予我们的外表印象。
     埃米尔?德鲁瓦所绘的波德莱尔20岁时的肖像,是现代画家罕见的艺术品之一。那时,波德莱尔富有、快乐、受人喜爱,而且开始显赫起来,他所写的第一批短诗已为巴黎――执世界文坛牛耳者――所称赞叫好!那是怎样的一张神圣面容的罕见实例啊!它混合了全部的雍容、力量和不可抗拒的诱惑力。那眉毛清秀且弯曲如弓,睫毛的颜色清淡而温暖;那深沉乌黑的大眼,饱含着奇异的热情,既亲昵又傲慢,拥抱、质问和反映着周围的一切;造化所精雕细琢的那只微微拱曲的鼻子,使我们沉缅于诗人这一名句所激起的梦想:‘我的灵魂在芬芳中飘荡,犹如他人的灵魂漂在音乐上’!那为心灵所美化的嘴,此时带有一种雅致、细嫩的色调,令人联想新摘下的果子所透出的秀美。下巴是丰满的,但不像巴尔扎克的颚部那样威武逼人。整个脸部略显苍白,但隐隐地透出美丽的玫瑰色的血红。刚刚冒出的髭须,将这张脸装饰得如同一尊年轻的神像。前额高耸而宽阔,气概十分轩昂;额上覆盖着自然卷曲成波浪形的又黑又厚的头发,与意大利那位有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一头秀发可以媲美;那黑瀑直泻到颈前,就是阿契里斯或安提诺俄斯见了也要嫉羡。”
     人们不应该死扣字眼地看待这一肖像描写。这是透过绘画和诗歌的媒介所看到的波德莱尔面目,因此必然包含着某种理想化的成分。然而,就他当时的英姿而言,这段描写仍不失其诚实的风格。波德莱尔有过他至美至善的青春勃发的时期,我们只能在这种忠实的目击之后再加以文字的描述。一个诗人或艺术家,罕有在他风华正茂之时为人所知。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