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交的人

社交的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日)山崎正和
  • 出版日期: 200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45890
  • 版次: 0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社交的人》是一部名著。……它可以与西美尔,赫伊津哈和科林伍德等人的优秀作品相媲美,甚至超越了后者。     ——日本有名文艺评论家三浦雅士     人,没有社交就无法生存,而社交方式基本上由所在文明社会决定的。现在,中国正处于由农村社会向全球化社会飞跃转变过程中。本书的问世,对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考察社交定然大有助益。     ——日本有名国际政治学家、防卫大学校长     社会全球化,将由法律和契约构成的组织原则渗透到世界方方面面。相对于此,社区生活原则是在个人之间以长期形成的信用和相互评价作为连接纽带,而作者从中看到:一种超越世界市场行为逻辑的人类社会或将诞生。     ——日本有名哲学家、大阪大学校长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哲学、社会学等角度回顾了人类的社交历史,剖析并阐述了人的社会行为现象,并论及社交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讲述了人如何由社交性动物转变成社会性动物的过程,对西美尔、赫伊津哈和科林伍德等人的社交理论、游戏理论和艺术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第二部分则阐述了人类存在的理论,即社交理论。其中,作者围绕着夸富宴理论、剧场国家论和自我理论等展开论述,提出了一些可能引起广泛议论的问题,即有关个人主义的成立,对“无记名投票”制度的批判,关于爱国心起源的都市论,等等。     第三部分,也就是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论述了全球化时代社交的可能性,建议我们的世界应当由组织社会向社交社会转移,即从社会向社交转移。而使之成为现实,则需要“身体化”,也就是“再文化化”。 
作者简介
山崎正和,是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的剧作家、社会思想评论家。     山崎正和,1934年出生于日本京都;1961年京都大学美学美术史专业博士课程毕业后留学美国;历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大阪大学教授和东亚大学校长等职;2007年担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会长,主持日本教育改革。     在戏剧理论研究、剧本创作方面,山崎正和造诣深湛,著作等身,获得过许多重要奖项。他还亲自担任艺术导演,指导舞台演出,对日本戏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思想评论,密切结合日本社会现状,并从哲学角度探讨,分析深刻而极具说服力。相关文章也深入浅出,循循善导,为读者争相阅读,故而总能在社会公众中引起共鸣,对舆论界产生巨大影响。
目录
中日文化与社交??为《社交的人》中文版作序/1 致谢/9 序章  对社交的渴望/1     “需要朋友”  为之牺牲生命的“虚礼” 第一章  作为现象的社交/8     友情的结构  不即不离的人际关系  完整的时间和空间  礼仪规范     的即兴剧  受抑制的感情 第二章  社交社会学/24     格奥尔格?西美尔的社会学以及社交  “社会游戏”  西美尔的功     绩和争论点  连续的社交与功利性活动 第三章  社交与现代社会论/42     后工业时代的劳动和社会运动  非等级构造的运动群体  网络化与     等级组织之间  形成信用和相互认知的群体  礼俗社会论的幻想     创造的诚信社会 第四章  社交与游戏/62     通常将“认真”与“游戏”相对立的观念  “游戏”处于优势的文明论     赫伊津哈与西美尔的类似之处  “游戏”与“认真”的共通之处  制     作“游戏”的活动??社交 第五章  “艺术”的终结/82     科林伍德的二项对立??技术与艺术  艺术与技术的成立  对二项     对立观点的质疑  “手艺”与礼仪的衰退 第六章  社交的兴衰/99     夸富宴??从斗争到社交  现代社交的前史  从“礼节”到“礼仪”     由“礼仪”到“文明”  走向理性世界的情绪归属??文艺复兴  个     人主义的摇篮  女主人公的沙龙??17世纪的法国  从社交性交     谈到近代小说 第七章  社交与经济/132     机械思想的经济学  经济与互酬的情感  作为交流的交易  两条原     理??生产与分配、赠与和交换  两类道德标准  “doux co?erce”     的时代  “情妇经济”时期 第八章  社交和政治/161     权力和组织的政治  权威和皈依的政治  国家权力与城市权威  礼     仪与生活习惯  “剧场化”的统治  对政治组织的多重归属  “剧场     化”统治的普遍性  政治社交的衰亡  近代国家的感情融合  民主     主义与平民主义  全球化所启示的情况 第九章  社交、文化与文明/196     有关文化的大众观念的错位  文化的萌芽与个人的诞生  意识的产     生??从运动感觉到节奏  自然、文化和文明的分歧??节奏的双     义性  从哭和笑到艺术??文化领域  从艺术到机械性规则??文     明领域  文明及其“再文化化”??历史与传统  作为综合实力的     文化与文明  社交根源??个人化 第十章  社交与自我/231     个人的诞生和规范意识的生成  从伦理到道德性的意识过程  社交     规范形成??生活在过去  感情“适度”抑制的伦理学  能抑制感     情的“场所”  规范的三个源泉:交换、赠与和组织  一元性自我的     出现与动摇??从诚实到“真实”  抽象的“普遍社会”的发现与困     惑  社交的自我可能性??多元性归属的伦理 末章  全球化与社交社会/266     看不见的妖怪  衰退的组织原理  知识型劳动的扩大  “天职”的     复活职业化的人“风险社会”的恐怖  “第三条道路”??诚信     社会 参考文献/293 后记/296 《社交的人》解说三浦雅士/298
摘要
    序章 对社交的渴望     在明媚而恬静的午后公园里,笃实敦厚、谨小慎微的中年人彼得,意外地杀死了素昧平生的无赖青年杰利,真是咄咄怪事。说是杀死,还不如说是他上了杰利的当,被迫犯下了违心的杀人罪。彼得违背本意地被迫手拿着,而杰利身体碰到这把刀的刀尖后死了。事件的起因只是杰利的一句话:“你知道动物园里出了什么事吗?”     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创作于1960年,其后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说起爱德华·阿尔比的《动物园的故事》梗概,知道的人大概会有很多。主人公彼得是个典型的小市民,有妻子和两个女儿,住在纽约东70大街的高级公寓,家里饲养着几只猫和一对鹦哥。今天,彼得衣着整洁,正坐在树荫下长凳上看书。另一方,路过那里的杰利穿着篮球鞋和蓝色工装裤,他心神不定地抖着腿,一边用带鼻音的粗俗英语询问。彼得颇感困窘,但仍然彬彬有礼习惯性地回答着。杰利顿时抓住话题不放,劈头盖脸地提出一连串缺乏教养的问题:“你只生两个小孩?”“不生不是你的错,其实是你太太讨厌生育吧。”     杰利纠缠不休地絮叨,是因为他和彼得生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里。他孤独难耐,没有家人,也没有亲戚,更没有朋友。这个断袖青年住在西区的阁楼里,用纸板箱把屋子隔成两个房间度日。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