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伪善入门

伪善入门

  • 字数: 6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日]小池龙之介
  • 出版日期: 2013-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6006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伪善入门》为日本畅销书作家、文艺青年僧侣、偶像级禅师小池龙之介著作。旅日华人作家毛丹青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很多现代病(压力、焦虑、屡教不改、意志消沉)到底来源于哪里呢?

本书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疑问。



那些看起来很伪善的话(比如公司或者学校的奋斗宗旨),假如有一天再也没有人说了,世界将变成怎样?

当你认同“善人就是傻子”这句话的时候,你有没有留一只眼睛看看自己的内心世界?

你知道“善人是傻子”这句话的真实成分和谎言比例各有多少吗?



伪君子比恶人还要坏,这是现代社会一般大众的想法。这本《伪善入门》将探讨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你知道离开伪善而投身恶的怀抱,追求和自己的愿望相吻合的“真实”,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吗?



作者把善、伪善、恶、伪恶这四个概念进行综合比较,得出了简单而又让现代人惊讶的结论。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小池龙之介 译者:潘璐

小池龙之介,1978年生于日本山口县。日本第一名校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毕业。现任东京月读寺主持、山口县正现寺副主持。2003年开始一边修行一边指导禅修。成为日本最热门的禅修教室。出版的书籍有《贫穷入门》、《伪善入门》、《不思考的练习》、《离开“自己”的自由》等等,后两本均一出炉即成为亚马逊前20名上榜书,在日本有很大影响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道德的肮脏之处
1免费顺风车
“搭顺风车”的欲望
逼债欲望
被人“搭顺风车”的危机感
道德是美丽的谎言
每天例行道德中毒
“他人”与“自己”谁优先?
2大脑故事的营销
大脑内的故事
远离群众的大脑编辑部
所谓社会常识
尊严保卫战
道德等级制
3安全感的制造
“好孩子”戏法
制造安全感的手段
正义使者还是小流氓
人人皆爱!炮制安全感的三大手段
“工作游戏恋爱游戏健康游戏”=“道德游戏”
第二章 伪善使用说明书
1伪善的程度分布
伪善果汁的纯度
伪善的效果
漂亮话也有漂亮的地方
编辑部的人事大变动
是伪善,还是伪善
佛教的心灵环保法
愉快和不愉快的因果法则
2反叛者客串
坏人有人爱?
反叛者的错觉
客串的招数
独特的平庸
学生干部+愤怒=头疼
愤怒的自动化
一发不可收的情感
远离大脑故事
3伪恶把戏
自我调侃
“还是要说一下”
“伪恶”表演
滑稽的结果
伪善也能很帅气
4不如伪善
“陈词滥调”
过度自尊的害处
伪善也是善
善行的连锁反应
第三章 善恶的威力
1重新划分善恶伪善伪恶的势力范围
善人当真吃亏吗
伪善之人的形象
伪善分布图
没有绝对的善人
名不副实的善人
虚构之物
替身出场的假比赛
善恶之简单划分
再谈道德之路
自由与否的区别
恶的威力
恶的势力范围
2善业与工作热忱
恶业的刺激
欲望≠干劲
烦恼拖垮人
无欲的能量
心无旁骛的当下
恶业的循环再利用
3荒诞的“道德教育”
道德的使用技巧
会扭曲情感的道德教育
控制情绪的方法
知识≠智慧
提升感觉敏锐度
4有时间差的因果报应
恶人不吃亏?
欲望的伤害
“艮心不安”的背后
潜在意识的领土扩张
精神压力的共犯:放纵
不善的吸引力
只有一半是命中注定
记忆的奴隶
佛教式心理分析
无我的打击
是善是恶,检查一下护照就知道了
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
消除嫉妒心
恶的褒奖

后记
摘要
    1免费顺风车
     “搭顺风车”的欲望
     你是否相信善和恶这两个概念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呢?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在不知不觉间使用着善和恶这两个概念。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无意识的使用,才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失败。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使用方法太低劣的缘故。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在于从禅的思考方式出发,提出帮助我们有意识地、自如地运用善与恶的方法。
     下面就举例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滥用诸如善与恶这样的道德观念而导致交流双方互相交恶的。
     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和女性随着交往深入,有时也会陷入这样相看两厌的困境。
     女性:“你以前承诺要为我付出多少,结果都是浮云!”
     男性:“那你又为我付出什么了?只是嘴上说说我要这样我要那样,然后不也什么都没做到吗?”
     这两位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对对方进行道德说教。要求对方更加重视自己,要求对方不要伤害自己的尊严。这种要求本身就是针对对方的道德约束,也就是在告诉对方;我要求的事情是正确的,是理所当然的,你连这样的要求都达不到,所以错在你。你一定要按照我说的做!
     你觉得被这样要求的人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这样啊!全是我的错,我这就改,从今以后说到做到”吗?如果真能这样,就皆大欢喜了,自己这方没做什么努力,对方就变成了超级言听计从的理想对象。换句话说,就是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乘上了那位理想对象提供的“顺风车”。
     然而,世上哪有这样听了烦死人的道德说教之后马上真心悔过的乖宝宝啊!相反,这种做法倒是会助长对方吹毛求疵的逆反心理。当女方质问男方“你当初都承诺了我什么”,批评他付出太少、不可原谅的时候,男方一般都会察觉到女方的弦外之音,也就是那种变了味的欲求和使感情产生罅隙的怨气。
     这种试图凭借自己的道德说教轻而易举达到目的的心理,混杂着令人生厌的欲求和愤怒,因此注定会让对方感到不快。更重要的是,放任欲望与怒火肆意进发,反过来也会使得自己的灵魂被痛苦束缚,身心不得安宁,这种让自己遭罪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
     逼债欲望
     随着男女双方交往的逐渐深入,或多或少都会给予对方一些东西,可能是物质方面的,比如某种礼物;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支持,比如一份体贴关怀。然而,人们有时会放任自己这样想:“让他吃亏,那我就占便宜了。”之后便为这种恐怖的冲动型力量所困扰,无法自拔。这就是人际交往中权衡得失的开始。前面的例子中那位女性的观点换一种方式表达就是:
     “我付出了一百二十点,而他只回报了三十点。我亏了九十点!把欠我的还回来!”
     一旦产生了这种露骨的想法,两人的交往便开始滑向危险的边缘。觉得占不到便宜就无法忍受,感到吃了亏,就要求对方付出自己亏掉的九十点以上的物质或者感情。换句话说,当女性质问对方什么都没有付出的时候,实际上她是在要求对方再付出九十点以上,乃至于一百五十点。
     然而事实上对方付出的并非只有三十点。女方一旦被这种不占便宜誓不罢休,精打细算地想登上“顺风车”的欲望所驱使,就会不自觉地低估对方的付出,哪怕人家已经付出了一百点之多。
     被人“搭顺风车”的危机感
     我认为女方想要“搭顺风车”的欲望等同于她想要占对方便宜的欲望。从另一方面讲,就是说,她被“让对方吃亏”这种想法所掌控。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