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滨孙历险记

鲁滨孙历险记

  • 字数: 404.00千字
  • 装帧: 盒函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英)笛福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5894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92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选题:世界各文学大国很负盛名的作品,不管是原著还是译文,都经过历史的考验,很受中国读者或专家学者的青睐;
2, 采用了在靠前上享有盛誉的画家的插图,是名副其实的插图本,符合当今社会各阶层读者的阅读和收藏喜好;
3, 装帧走高端路线,设计师呕心沥血,历经数月,设计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封面和整套装帧,材料上也“极尽奢华”,为译文社历来之很。正文为70克纯质纸,封面为布面精装,三面涂金,并配有函套;
内容简介
《鲁滨孙历险记(精)》是世界上很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报刊文学之父”笛福的代表作,也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航海探险小说的先驱。《鲁滨孙历险记(精)》描写了一个人神奇的经历:鲁滨逊有很好的生活和庄园,然而,他不安于现状,要出去闯一番新天地。船遇到风浪,一船人都沉入海中,他却幸存下来,来到一个从没有人到过的荒岛,成了岛的主人,一晃就是二三十年……故事离奇传神,惊心动魄,妙景无限!
作者简介
作者:(英)笛福 译者:黄杲炘
笛福(1660-1731),18世纪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情景虽为虚构但契合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清新流畅,亲切自然,故事大都由主人公自述,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目录
作者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摘要
    他说,只要我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一点:高贵者和低微者在生活中总是多灾多难的,只有在中层这个位置上祸殃很少,不像上层或低层的人那样时起时落,顺逆无常;不但如此,中间阶层的人还在身心两方面较少病痛,不像那些挥霍无度的荒淫无耻之辈或衣食不周的累死累活之流,他们由于各自的生活方式,自然会百病丛生;他认为,只有过中间阶层的这种生活,才会产生种种美德并享受到种种乐趣;只有中产之家,才会有安宁和富足相伴相随;只有过中间阶层的生活,才具有中庸、节制等美德,才会有福气享受到安闲、健康、友情和各种令人舒心惬意的消遣和娱乐;只有这样生活,人们才可以清静安闲地过上一辈子,舒舒服服地走完人生之路,既不用费心费力地去吃尽辛苦,为了糊口而去过奴隶般的生活,也不会被繁杂的世事弄得困惑不堪,落得个心力交瘁,不得安宁;也只有在这种安居乐业的优游生活中,人们才不会受嫉妒之火和勃勃野心的煽动,才能远离苦楚,津津有味地品尝生活的甜蜜,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而且随着天的过去,这种体验会越来越深切。
    随后,他极其慈祥又恳切地告诫我,要我别孩子气,别自己去一头栽进苦海,而按照常情和我的出身来说,我本可与之无缘;他说,我既无衣食之忧,又可指望他的大力帮助,因为他就是要帮我安身立命,过上他刚才向我建议的那种生活;他说,如果日后我过得并不幸福,并不舒坦,那么,这只能是因为我命运不济或走错了路,其责任将不该由他来负,因为他已看出我的打算会给我带来的伤害,早就告诫过我,对我尽了责任。总而言之,只要我听从他的话,不要外出,在本乡本土成家立业,那么他就会百般地帮助我;同样的道理,他决不会对我离家的打算给予任何鼓励,免得日后我的倒霉事中有他的份。很后,他叫我从哥哥的事例中汲取教训,说是他也屡屡规劝我哥哥,要他别去那个低地国家打仗,但毫无效果,到头来,凭着年轻人那种一意孤行的意气,他还是投身军旅,枉送了性命;他还说,虽然他将永远为我祈祷,但有句话也要说在头里:要是我实在太蠢,真的跨出了离家远行的那一步,上帝就不会保佑我,今后在我求救无门的日子里,自会有空暇的时间回想回想,当初我是怎么把父亲的忠告当作耳边风的。
    他这番谈话的很后部分实在可说是料事如神,尽管他自己未必想到有这份先见之明;在他说到这里,特别是说到我那枉送了性命的哥哥时,我注意到他已泪流满面;后来说到我将求救无门、后悔莫及时,他更是难过得说不下去,只能对我说,他伤心已极,没法再把话说下去了。
    这次谈话使我大受感动,真的,谁还能不被这种话感动昵?于是我决定不再去想过海漂洋的事,要遵从父亲的心意,安安心心地待在本地。但是天知道,没几天下来,这决心已被忘得一千二净;长话短说吧,仅仅几个星期之后,为了避免我父亲再对我絮絮叨叨,我决定远走高飞,离他远远的。但是我没有匆忙行事,没有凭一时的冲动就一走了之,而是找了个机会,看我母亲的心情比平时欢快,就告诉她说,我一心想去海外见见世面,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我都不会有足够的决心去干到底的,所以父亲还是答应我为好,免得我迫于无奈,只得自行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去商号当学徒或给律师当办事员都为时已晚;而且我敢肯定,就是去当了,也决计当不长,不等满师便会从东家那里逃走,随后便登船出海。我只求她能说动父亲,让我去海外闯荡一次,只要我回来之后对出海一事失去兴趣,我就不会再外出,就会保证以加倍的努力来弥补我浪费的时光。
    这番话使母亲大为生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同我父亲讲这类事根本没用,因为父亲知道什么事对我有利,绝不会同意我去这样自找苦吃;她说她感到奇怪,因为她知道父亲对我的那番话说得苦口婆心,关怀备至,而我在这次谈话后居然还动这种脑筋;总而言之,她说如果我硬是要毁掉自己,那也没有办法;但要他们同意我这么做,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就她而言,她也不愿插手我这种自我毁灭之举,免得我日后振振有词地说:当初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母亲却同意了。
    虽说母亲当面拒绝了我,不肯把我那想法向父亲转达,但我后来了解到,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全都告诉了父亲,而父亲听后,不禁忧心忡忡,叹着气对母亲说道,“这孩子要是不离乡背井,倒是可以指望过上舒心日子的,若是要远去海外,那么他将成为世界上很倒霉的家伙。我决不能同意这事。”
    事后,过了差不多一年,我终于离家出走了。在这近一年时间里,要我学做生意的提议不绝于耳,但我始终做到充耳不闻,反而经常做我父母的工作,说他们明知我的意向,却偏要坚决反对,不让我如愿以偿。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去了赫尔城,当时根本就没想到要溜之大吉;但是到了那里之后,正好我有个伙伴正要乘他父亲的船去伦敦,他用招引水手时常见的办法怂恿我一起去,也就是说一路上不用我花一个子儿。我不再征询父母的意见,连个口信也没带给他们(他们能不能听到我的消息,只能听其自然了),也并不祈求上帝或父亲的祝福,根本就没考虑各种情况和后果,便在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的一个恶时辰――这可是千真万确的!――登上了那艘去伦敦的船。我相信,从来没有一个年轻的冒险家,其不幸的生涯开始得比我早,持续的时间比我长。那艘船刚驶出亨伯湾的湾口,便碰上了大风和惊涛骇浪。我过去从没出过海,这时只感到浑身有说不出的难受,心里则很好害怕。这时,我才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想到自己不尽做儿子的责任并擅自出走的恶劣行径,不禁感到上苍给我的报应十分公正,我仿佛又看见了老泪纵横的父亲,听见了母亲的央求之声,想起了他们的谆谆告诫,所以,当时我尚未接近泯灭的天良便开始苏醒,责备我不听忠告,责备我对上帝和父亲不尽责任。
    P008-01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