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小说的艺术

小说的艺术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作者: [英]戴维·洛奇 著
  • 出版日期: 201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3275048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者为《星期日独立报》和《华盛顿邮报》写的文章的集合,包含“悬念”、“视角”、“名字”、“意识流”和“象征”等五十个主题。在阐述每一个主题时,作者都会摘引一两段经典小说或现代小说的片段作为例子,涵盖了亨利·詹姆斯、简·奥斯丁、亨利·菲尔丁以及詹姆斯·乔伊斯等有名英美小说作家。作者还解释了“内心独白”、“超小说”以及“不可靠的叙述者”等小说艺术的术语。本书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书话集,文风机智诙谐,读者在领略英美小说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形式的同时,也会在小说阅读和写作方面得到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简介
    戴维·洛奇(David Lodge),一九三五年在伦敦出生,早年就读于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博士,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以文学贡献获得不列颠帝国勋章和法国文艺骑士勋章。从一九六○年起,执教于伯明翰大学英语系,一九八七年退职从事创作,兼伯明翰大学现代英国文学荣誉教授。
    洛奇已出版12部长篇小说,包括“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换位》(Changing Places,一九七五年,获霍桑登奖和约克郡邮报小说大奖)、《小世界》(Small World,一九八四年,获布克奖提名)和《作者,作者》(Author,Author,二○○四)等,其中以“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最为有名。他还著有《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一九九二年)和《意识与小说》(Consciousness and the Novel,二○○二年)等多部文学批评理论文集。洛奇的作品已用25种语言翻译出版。文学批评史家安东尼·伯吉斯认为,洛奇是“同代作家中很优秀的小说家之一”。
    《小世界》在一九八八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洛奇本人担任编剧的《好工作》,获得一九八九年英国皇家电视学会很好电视连续剧奖。
目录
前言
一  开始(简·奥斯丁,福特·马多克斯·福特)
二  著者介入(乔治·艾略特,爱·摩·福斯特)
三  悬念(托马斯·哈代)
四  青少年死侃(杰·戴·塞林格)
五  书信体小说(迈克尔·弗雷恩)
六  视角(亨利·詹姆斯)
七  谜(鲁德亚德·吉卜林)
八  名字(戴维·洛奇,保罗·奥斯特)
九  意识流(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  内心独白(詹姆斯·乔伊斯)
一一  陌生化(夏洛蒂·勃朗特)
一二  地方氛围(马丁·艾米斯)
一三  明细表(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一四  人物介绍(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一五  惊讶诧异(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
一六  时间变化(缪丽尔·斯帕克)
一七  文本中的读者(劳伦斯·斯特恩)
一八  天气(简·奥斯丁,查尔斯·狄更斯)
一九  重复(欧内斯特·海明威)
二○  华丽的散文(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二一  互文性(约瑟夫·康拉德)
二二  实验小说(亨利·格林)
二三  喜趣小说(金斯利·艾米斯)
二四  魔幻现实主义(米兰·昆德拉)
二五  止于表面(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
二六  展示与讲述(亨利·菲尔丁)
二七  以不同口吻讲述(菲·韦尔登)
二八  历史氛围(约翰·福尔斯)。
二九  想象未来(乔治·奥威尔)
三○  象征(戴·赫·劳伦斯)
三一  譬喻寓言(塞缪尔·巴特勒)
三二  心灵顿悟(约翰·厄普代克)
三三  巧合(亨利·詹姆斯)
三四  不可靠的叙述者(石黑一雄)
三五  异域风情(格雷厄-姆·格林)
三六  章节及其他(托比亚·斯-·斯摩莱特,劳伦斯·斯特恩,瓦尔特·司各特,乔治·艾略特,詹姆斯·乔伊斯)
三七  电话(伊夫林·沃)
三八  超现实主义(莉欧诺拉·卡林顿)
三九  反讽(阿诺德·贝内特)
四○  动机(乔治·艾略特)
四一  时间跨度(唐纳德·巴塞尔姆)
四二  暗示(威廉·库珀)
四三  书名(乔治·吉辛)
四四  概念(安东尼·伯吉斯)
四五  非虚构小说(托马斯·卡莱尔)
四六  元小说(约翰·巴斯)
四七  怪诞神秘(埃德加·爱伦·坡)
四八  叙述结构(里奥纳德·迈克斯)
四九  犯难迷惘(塞缪尔·贝克特)
五○  结尾(简·奥斯丁,威廉·戈尔丁)
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译后记
摘要
    普鲁弗洛克是不是自命风流、自奉高雅,或是斯蒂芬是否刻意改换掉荷马有名的、形容大海的片语“如酒一般的黑”,相较之下,啬尔夫看来则仅是耽溺于男学生式的胡搅蛮缠,而这使得读者分心、无法专注体会这个意象用典的精深。
     艾米斯在描写洛杉矶时使用的修辞手法叫做夸张法;这一点很像先前讨论“死侃”叙述体时提到过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但是,比起塞林格来说,艾米斯的小说更特意炫示语言技巧;针对洛杉矶是个汽车都市这一平常主题(“只有生在这儿的人才知道怎么过马路”),以及美国人偏好逛专门的零售特卖店,还有美国的出租车司机基本上是不知道东南西北的新移民等这些观察,艾米斯展开一连串逗趣的夸大讽刺。
     我最近一次造访波士顿时,曾搭过一辆出租车,那司机三次用无线电以俄语向他的车行查询方向,最后才找到出机场的路。要夸大这个窘境很不容易,但是艾米斯做到了:“那些的哥都是土星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星球是靠右行还是靠左行。每一次出行,你必须做的,就是教他们怎么开车。”在一阵天马行空宛如科幻故事的描绘之后,我们马上听到耳熱能详的通俗口号,提倡行车系上保险带的广告词:“咔嗒每趟,行车不怕”,清脆果断。艾米斯的散文充满了这类由当代都市生活意识的垃圾堆里择捡出来、令人捧腹的并列对照。这也带动了整段行文轻快、跳动的节奏,甚至还引发一对妙趣横生的押韵句:“这儿可为你的黑猩猩冲凉,那儿可给你的那话儿刺青①”。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